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1957年上半年,北大经济系正式开设一向被视为资产阶级学说的凯恩斯经济学。北大这一行为的背景应是: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三大改造的造成
C.“双百”方针的提出
D.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提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有学者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后者被看成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主要是因为:
A.促成了英国光荣革命的爆发
B.使广大人民通过宗教改革接受了思想启蒙
C.规划了资本主义的政治蓝图
D.直接促发了法国大革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早期启蒙思想与欧洲17、18世纪启蒙思想比较。明清时期早期启蒙思想未对未来社会提出设想而欧洲17、18世纪启蒙思想规划了资本主义的政治蓝图,因此被称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为后来的革命做了舆论的准备。故选C。A项错误,英国革命发生在17世纪;B项错误,不是通过宗教改革运动获得的启蒙思想;D项错误,法国大革命虽然受启蒙思想的影响,但是发生的却比较晚。
考点:启蒙运动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的理解把握材料中所涉及到的观点。除此之外,中国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主张和它们的思想所产生的影响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百家争鸣的思想中,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主要统治思想理论基础的有
①道家?
②儒家?
③墨家?
④法家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北宋史学家说:“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均田制为空文。”上述言论
A.没有正确指出均田制被破坏的根源
B.指出均田制被破坏是必然的
C.客观地说明了均田制被破坏的原因
D.反映了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均田制为空文。”可以看出作者把均田制的破产原因归结为人口的增加,联系史实可知,均田制之所以被破坏原因在于封建经济得到发展,故作者未能正确的分析均田制遭到破坏的原因。故此题应选A项
考点:均田制
点评:均田制的瓦解,唐中叶,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空前盛行,国有土地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地转化为私有土地,政府控制的土地日益稀少,政府已无地授田。同时,唐政府对原来授田的农民横征暴敛,农民不堪忍受,或纷纷逃亡,或出卖土地而投靠贵族官僚地主为佃客。“丁口滋众,盲无宋田”,德宗建中元年(780),两税法颁布,均田制最后瓦解。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观察图片,下列按图片顺序对应的信息,不准确的一组是

A.颁布于1912年、1949年、1954年
B.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D.从法律上宣告封建制度的灭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成就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1912年3月由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颁布;《共同纲领》是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的,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而不是《共同纲领》的颁布,D项表述有误,其余均正确。故选D。
考点:中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
点评: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法制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二者密不可分。现阶段中国只有在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同时,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增强法制观念,才能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