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6分)图书的历史折射了文明的演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多数学者认为雕版印刷创始于隋唐之际。唐代印刷活动主要用于印刷佛经、教材等书籍。《金刚经》由7张麻纸连成,印有楷体经文,图文精美。造纸中心成都、江浙一带成为印刷业较为发达地区。唐代后期,雕版印刷术已相当普及,印刷的书籍作为商品开始普及。据日本九世纪末史书记载,当时日本所存汉文图书多达一万六千余卷。
——摘编自白寿彝 主编《中国通史》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析推动唐代印刷业发展的因素,概述唐代图书传播的积极影响。(10分)
材料二? 1773年,乾隆帝下诏设馆纂修《四库全书》,历时17年,主要囊括了我国清代乾隆以前的历史、政治、宗教、哲学、天象、文艺等内容。乾隆帝趁编书之际,查禁焚毁书籍、石刻等,其数量几与《四库全书》中保存的相当。
——摘编自 王家范等 编著《大学中国史》等
1751—1772年狄德罗主持出版了《百科全书》二十八卷,无论在自然科学方面,还是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它都代表了18世纪的最高学术水平。有学者统计,1789年以前,欧洲的出版商一共印刷了大约24000部《百科全书》,至少11500部到了法国读者手中。
——摘编自罗芃等 著《法国文化史》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四库全书》和《百科全书》在社会影响方面的不同点。(8分)
材料三? 1850—1904年中国译著概况简表
? 时期
| 译著类别
| 译著来源
| ? 总计
|
应用 科学
| 自然 科学
| 历史 地理
| 社会 科学
| 哲学 艺术
| 英美
| 日本
|
1850—1899
| 40%
| 30%
| 10%
| 8%
| 3.5%
| 85%
| 15%
| 567种
|
1902—1904
| 10.5%
| 21%
| 24%
| 25.5%
| 11.3%
| 16.8%
| 62.2%
| 573种
|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1850—1904年中国译著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这一变化的认识。(8分)
参考答案:
(1)因素:唐代社会经济繁荣;佛教兴盛(或科举制度发展);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与普及;纸张的大量生产(或楷书的成熟)。(6分。任答其中三点,即得6分。)
积极影响:推动了唐代文化的发展和对外传播(4分)
(2)不同点:《四库全书》整理和保存了传统文化,同时也禁锢了思想;《百科全书》广泛传播先进知识,促进思想解放。(8分)
(3)变化:译著内容从以应用和自然科学为主向以人文和社会科学为主转换;译著来源由以英美为主向以日本为主转变。(4分)
认识:这一变化始终以救亡图存、富国强民为主旨;民族危机加深和民族意识觉醒推动了中国对西方认识的深入;认识的深入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4分。任答其中两点,即得4分;其他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运用所学解题的能力。第(1)问中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雕版印刷术已相当普及”“印刷的书籍作为商品开始普及”“楷体经文”等关键文字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唐朝经济发展和文化教育等视角来概括原因;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对唐朝文化发展以及对外传播等角度分析影响。第(2)中比较两部书不同点,从材料二中“我国清代乾隆以前的历史、政治、宗教、哲学、天象、文艺等内容”“ 乾隆帝趁编书之际,查禁焚毁书籍、石刻”来概括《四库全书》特点;从“无论在自然科学方面,还是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它都代表了18世纪的最高学术水平”“欧洲的出版商一共印刷了大约24000部《百科全书》”来概括《百科全书》的特点。第(3)问中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图表从译著类别和译著来源来概括变化,译著类别从人文科学向社会科学转变,译著来源从国别分析即可;第二小问认识属于开放题型,围绕中国人变法图强,启蒙思想,推动近代中国的近代化等视角去概括作答。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有学者认为,在中国的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经历了五个演变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这一演变过程说明( )。
A.政治因素始终主导城市发展
B.商品经济发展改变城市功能
C.重农抑商政策左右城市变迁
D.地方行政管理效能日渐削弱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反映了城市经济功能不断增强;A、C、D三项均不符合史实。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晚明时,徽商家乡——徽州六邑,农地狭小,民不聊生,逼使很多人出外经商。不多年后徽州地价却大幅度上涨,为全国之冠。主要原因应该是
[? ]
A.徽商发财后回乡买地
B.形成特色作物种植区
C.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
D.北民南迁致地价飞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隋唐时期商业境界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有
A.废除五铢钱
B.市坊分区
C.实行两税法
D.草市兴起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隋唐时期城市中,实行严格的坊市制阻碍了商业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表是清朝乾隆时期常年粮价

对上述经济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太湖流域成为最重要产粮区
B.南北各地之间商业联系加强
C.粮食开始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D.南北方经济地位趋向平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根据表格可知白银作为货币普遍流通,这反映了商业发展,商业联系加强;A不对,仅从粮价无从体现太湖流域成为最重要产粮区;C不对,不能说“开始“进入市场成为商品,D不对,南北方经济地位趋向平衡这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此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点评:表格类选择题主要以数字表格、各种柱状图及坐标曲线图为载体,借助于具体的数字信息考查学生对表格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和迁移教材知识的能力。解法:1.两头看,项间比:两头看:看头——看对材料的概括说明,包括对表内容的说明,尤其要注重时间、地点等。看尾——看材料的出处和针对材料所提出的问题。项间比:根据问题看获得的信息,按表中所给信息找项比较或分析,找出数字变化或获取特殊数字的含义。?2.察变化、译文字:把发掘的数字变化或特殊数字的信息,译成文字信息。?3.联教材、掘信息:据译成的文字信息,联系教材,揭示其深层隐含信息。?4.细审题、扣问答:仔细阅读问题,据问题而作答。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