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两极格局的兴盛、争斗、解体过程其实质是
[? ]
A.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矛盾
B.“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斗争
C.东方世界与两方世界文化差异的反映
D.美国与苏联各自的国家利益和综合国力决定的
2、判断题 在1972年6月斯德哥尔摩召开的首次人类环境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发言:“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越南和印度支那,使用化学武器杀伤印度支那人民,破坏人类环境。”对中国的强烈谴责,美国没有迅速回应。此后,美国国务院要求其代表团对之进行淡化处理。美国这样做是因为
[? ]
A.迫于舆论压力,美国对在越南造成的灾难感到内疚
B.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美国需要改善同中国的关系
C.实行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
D.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美国希望会议能顺利进行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学者乔纳森·谢尔于1982年出版的《地球之命运》一书,以冷酷的笔触描写了“核浩劫”后的地球,成为当年的畅销书,对公众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美国民众的强大压力下,里根开始冻结部署新式核武器及在西欧部署导弹的计划,以缓解美苏之间剑拔弩张的局势。此时,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提出了所谓的“新思维”。他在1986年1月15日发表的讲话中,提出到2000年前分步骤完成全面消除核武器的计划。同年,里根总统和戈尔巴乔夫在雷克雅未克会面,讨论了消除核武器和远程弹道导弹的问题。1987年,美苏达成《中导条约》,同意消除所有携带核弹头的中程导弹,无核运动由此达到高潮。
材料二: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将核时代的安全困境描述为“安全依附于恐惧,生存与毁灭并存”。今天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核武器技术已经算不上是最高级、最尖端的技术和机密,国际“地下核扩散网络”日益发达。1993年以来,全球发现的核材料走私案件达175起。……随着伊朗核能力的增长,周边的埃及、约旦、土耳其和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都开始对核武器产生兴趣,中东地区已有15个阿拉伯国家制定、启动或恢复核能开发战略,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以色列的核压力,而以色列事实核国家的地位是刺激伊朗核诉求的重要原因。
——以上改编自《“无核武器世界”运动评析》
(1)根据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美苏达成《中导条约》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指出制约当今“无核运动”的主要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局部战争纷繁复杂。下列各项中,属于下图所示战争影响的是

[? ]
A.以色列控制了巴勒斯坦地区约4/5土地
B.美苏两国走上中东角逐场前台
C.叙利亚收复戈兰高地部分地区
D.“石油武器”的运用成为引发西方新经济危机重要因素
5、判断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不包括
[? ]
A.美苏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
B.欧共体、日本经济迅速发展
C.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矛盾趋向缓和?
D.发展中国家作为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