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英国在18世纪以前内陆交通极坏,道路基本上是泥尘土路,下雨就完全不能行走,运输工具是骡车马车。”针对交通落后的局面,英国工业革命在交通工具方面的突破是(? )
A.飞机的发明
B.汽车的发明
C.汽船的发明
D.火车的发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8世纪中后期英国爆发了工业革命,随着蒸汽机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蒸汽火车出现,从而为英国的交通运输带来革命性的突破,答案选D,A B两项出项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C项最早也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但其运输能力远远低于火车。
点评:两次工业革命的代表性成就明显不同,其实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共发生国三次科技革命,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各部相同,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这同时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第二次科技革命以电力的发明和使用以及内燃机的出现为标志,极大地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其标志主要要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和新生物科技等,他们推动了二战后世界发生巨大变革。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李超明同学在图书馆里的一本小说里看到了以下几个情景,据此可以判断这部小说创作的历史背景是( )
①李莎尔娜穿着人造纤维的衣服去亲戚家拜访?②丽尔克斯与杜克谈恋爱不用面对面地进行
③爱尔法兰在远洋轮船包厢里订了上海的旅馆?④洛克尔家族开始投资石油工业,获利丰厚
A.19世纪初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四五十年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人造纤维的衣服,投资石油工业”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当然②③的出现得益于电话的发明,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所以这本小说创作的历史背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时期,即19世纪末20世纪初,答案选C,A B D三项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特征不符。
点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可以从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变革和生态环境等四个方面加以全面概括。与此同时还应该关注其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A政治:①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人民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斗争(义和团、 辛亥革命、戊戌变法);B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C思想:西方先进思想传入中国,促进了维新思想与革命思想的产生。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写道:“由于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对材料中的“创造了奇迹”的最准确理解是(?)
A.哥伦布发现美洲
B.荷兰建立商业殖民帝国
C.美洲白银大量流入欧洲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注意题目中的材料里讲到的“最准确理解”,A、B、C三项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的具体表现,D项最全面、最准确,所以正确答案为D。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英国工业革命推动力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其最早开始的部门是
A.纺织业
B.交通业
C.动力行业
D.机器制造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英国工业革命首先从新兴的棉纺织工业开始,所以答案选择A项。在生产速度不断增长的同时,产品的运输成为了新的问题,所以才有了交通运输业的进一步发展。D项是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分)学术界普遍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经济国际化的新阶段。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被打上欧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农业的发展使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是他们一切难以管理。这个问题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球大约有14个国际卡特尔组织,它们的出现,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筒编》
材料三?“全球化”套用当代美国语言学大师杭士基所讲的,是居全球化中心位置的”中心国家”日趋“流氓化”。他分析,随着区域经济的全球化,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日益流氓化,它对全球化的边垂国家的宰制与剥削,几乎是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之。经济 91eXaM.org学家告诉我们,“M型”社会已经临,两端很高,中间很低。随着全球化,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如纳米科技、通讯科技、认知科学、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带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贫富不均的问题。
——黄俊杰《全球化时代,需要经典精神的召唤》
(1)根据材料一指出推动全球化的媒介有哪些?(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对外经济扩张形式有什么不同。(4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人类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以空前的速度发展,推动全球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6分)
(4)根据材料三概括“全球化”引发的问题。(2分)
全球化浪潮给世界各国的发展带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挑战。作为发展中国家,如何处理好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的关系?(4分)
参考答案:
(1)黑奴贸易,生产贸易。(4分)
(2)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列强以倾销商品为主要方式;第二次工业革命,以资本输出为主。(4分)
(3)因素:世界科技革命的推动,国际分工与专业化协作程度日益加深;跨国公司日益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采用;两极格局的结束为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3点即得6分)
(4)问题: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贫富分化加剧。(2分)
顺应全球化的趋势,坚决捍卫民族主权特别是经济主权。(4分)
本题解析:(1)材料一指出:“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被打上欧洲附庸的烙印。”黑奴贸易,生产贸易成为推动全球化的媒介。
(2)两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对外经济扩张形式有所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列强以流通领域的交换为主要形式,以倾销商品为主要方式;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国际化由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以资本输出为主,出现国际垄断同盟。
(3)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①根本原因: 现代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②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是技术手段;③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推动;④两极格局的瓦解消除了障碍;⑤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疏通了渠道。任答其中三点即可。
(4)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占优势,往往是获利者;而发展中国家经常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加大。经济全球化是资本的扩张,对传统的民族经济主权构成挑战,发展中国家要捍卫民族主权。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发展中国家不能闭关自守,必须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秩序的重构,才能有效地维护国家利益和捍卫国家的主权。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