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有关清政府“闭关政策”的评价,20世纪50至60年代的学者大都认为它具有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作用(“自卫说”)。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者对这样的认识产生了怀疑,他们认为,它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前进和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自杀说”)。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史学家视角不同会导致结论不同
B.史学家自我否定说明评价标准缺失
C.两种观点互相矛盾,都缺乏正确性
D.“自杀说”比“自卫说”更正确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对于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评价,在建国后不同的时期,认识不一样,主要是有当时的国家环境影响决定的。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国家处于外交苦难时期,并未对外开放,对闭关锁国政策持积极的看法;改革开放后,重新审视闭关锁国政策,得出了不一样的结论。因此史学家视觉的不同得出了不同的答案,故选A。B项错误,并非标准的丧失;CD项错误,视觉不同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不能因此就断定对错。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秦朝时期,重视关中地区而压迫剥削关东地区;汉光武帝刘秀出身南阳,定都洛阳,于是,“南阳帝乡”和“河南帝城”受到优待。材料体现了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特征是
[? ]
A.重农抑商
B.区域经济管理
C.土地兼并严重
D.不均衡增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在古代中国每一个主要王朝创立之初,帝国政府都会忙碌于农业生产的恢复,这里的农业生产恢复指什么
A.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B.建立正常赋税征收制度
C.重建小农经济
D.实现土地的平均分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农经济是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经济基础,所以王朝创立之初必然推行修养声息政策以恢复小农经济巩固专制统治,故答案选C,A是中国古代实行的特殊经济制度,其目的在于维护小农经济的基础地位,B项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小农经济的发展,D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点评:高考对中国古代的农业发展的考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②小农经济的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③阻碍小农经济发展的原因;④小农经济的地位;⑤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典型代表。本题考查角度是④。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法国学者谢和耐写道:“它同时又接受了取消‘公行’(十三行)的垄断专营权。这种公行本意要配合官府而调节与外国人的通商活动。”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公行实际上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产物
B.取消公行垄断专营权是顺应世界市场的体现
C.公行开始取消应该发生在鸦片战争以后
D.垄断专营是古代帝制政府长期推行的政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
人之所贵,主人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通过解读材料可知,当时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出现法律与实际背离的现象,所以选择D项。A项明显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是从政府到民间均通行的思想;B项说法绝对化,在重农抑商政策之下,商业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C项明显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