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八)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题目要求的是战国时期的人物,其中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物,所以D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仁”被历代儒学家继承和发展,BC D属于宋明理学的新内容,“心外无物”是王阳明的观点,“理”、“格物致知”是朱熹等人的观点,因此可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点评:注意注意儒家的发展演变和不同代表人物的具体主张。
春秋战国
孔子
“六经”
①核心是“仁”
②政治:以德治民、克已复礼
③教育:有教无类
孟子
《孟子》
①仁政和民贵君轻 ②性本善
荀子
《荀子》
①仁义、王道并用,以德服人,君舟民水
②性本恶
汉代儒学
成为正统
董仲舒
《春秋繁露》
“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中央集权)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君权)
三纲五常 (道德)
宋明理学
二程
颢颐
①万物本原是天理
②“父子君臣”、“人伦”即天理
③格物致知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
①强调天理就是三纲五常
②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③格物致知在于明道德之善
陆九渊
心本原,心即理,万物在心中 ②内心反省得理
王阳明
①心外无物无理,②致良知、知行合一
明清之际
儒学思想
李贽
《焚书》
《藏书》
否定孔、儒权威, 是非标准依时代而变
否定“存天理,灭人欲”, 个性自由,私欲自然,人不能脱离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
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
尖锐地揭露了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②提出 “天下为主,君为客” ,
以百姓忧乐判断治乱,
主张“天下之法” 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顾炎武
《日知录》
《天下郡国利病书》
经世致用: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 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②区别亡国与亡天下,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后人概括)
王夫之
《周易外传》《读通鉴论》
世界是物质的,其发展有规律(唯物论)
主观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认识论)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辩证法)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儒家思想在西汉能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汉武帝吸取秦“焚书坑儒”的教训
B、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和大一统
C、适应了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需要
D、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董仲舒的新儒学主张( )
A.心即理也
B.大一统、天人感应
C.无为而治
D.经世致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董仲舒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改造为新儒学,为适应加强政治统一的需要,宣扬“大一统”实行思想上的统一,并提出“天人感应”学说,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降临灾难于他,B为正确选项。“心即理也”是南宋心学的开创者陆九渊的主张,A排除。“无为而治”道家老子主张,C排除。“经世致用”是明末清初三大启蒙思想家思想,D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主张。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人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该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的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可;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诸子百家的观点和主张。甲的主张体现一种天道自然的思想,属于道家思想;乙的主张在强调一种等级秩序,属于儒家思想;丙的主张体现出一种崇尚节俭的思想,属于墨家思想;丁的主张是强调统一,属于法家思想。根据以上分析,故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墨家和道家思想。
本题难度:困难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历史上的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