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吕思勉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政治上的失败是因文化上的落后。”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①创立拜上帝教②奉行平均主义③重建等级礼制④提倡效法西方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甲午中日战争110周年时,有人曾发表言论认为:“从实质上看,甲午中日战争是现代文明和近代文明的战争。难道慈禧太后不挪用军费修颐和园,欧洲卖给北洋水师炮弹合格,李鸿章制定较为进攻性的战略,甲午中日战争就可以扭转?这些非主导因素哪怕可以左右一两个战役,但无法改变中国失败的最终结局。即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我们在国力上的落后。”
材料二 有人反思甲午中日战争提出科技实力不济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关键在于中日两国海军实力相差甚远,中国战败是必然的。
材料三 2004年9月17日,在《解放日报》上刊登翟骏的文章,指出:反思历史、冷静客观,如果深陷“激情”,有时就不免产生一些虽不全错,但是比较“粗鄙化”的反思。
材料四 2008年11月,电视剧《台湾1895》热播,它通过聚焦中国近代史上标志性事件--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作为立体观察自1873年至1945年近现代中国与世界的切片,再现了台湾被割让的历史全过程,讴歌了两岸同胞奋勇抗争的精神。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表明的观点分别是什么?能否全面揭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二者在看待历史问题所犯的共同错误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的作者为什么说有些人对历史的反思是比较“粗鄙化”的?结合抗日战争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如何全面看待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事迹和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战败给我们哪些重要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材料一认为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国力太弱、落后;材料二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是科技实力不济,海军实力太差造成的。这二者都不能全面揭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共同错误在于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2)抗日战争中我们的国力也不强于日本,而且科技实力也很弱,但我们通过全民族的共同抗战,人民战争的路线,同样取得了一百多年来反对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3)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战争过程中的战术问题;是否发动民众以及环境等方面。
(4)事迹:刘永福、徐骧等领导民众进行反割台斗争。精神:同仇敌忾、坚决御侮、不屈不挠。
(5)启示:①坚持以科技为本,大力提高国家的科技实力。②要正确反思政治腐败问题,要反对政治腐败。③要一心一意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④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从《天朝田亩制度》到《资政新篇》体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历史倾向。但从内容上看,两者也存在共同的局限性,其表现有(? )
①不能对当时社会矛盾做出正确认识
②具有强烈的小农意识
③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④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没有认识到中华民族与列强的矛盾,①符合题意。《天朝田亩制度》带有空想性,《资政新篇》也缺乏实施的社会条件,④符合题意。②是《天朝田亩制度》的局限,③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没有体现。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48 年10 月,中共东北局按照党中央的指示,决定成立以陈云同志为主任的沈阳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全权处理接管沈阳的工作。下列判断最恰当的是?
[? ]
A.是按中共七大精神来办的?
B.是三大战役胜利的结果
C.是按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办事?
D.为七届二中全会提供了借鉴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冯子超在《中国抗战史》中这样评价某战役的胜利:“顶多不过是使日本占领徐州作为征服中国的初步计划受到一个重大的打击、延缓一些时候罢了。”该战役应是(?)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武汉会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抓住材料中“胜利”“徐州”等有效信息,“某战役”是指台儿庄战役,它是徐州会战的组成部分。台儿庄战役取得了胜利,对抗日斗争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不能改变徐州会战失败的结局。故答案选择C项。
点评:在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中共开辟的敌后战场和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要注意从抗战路线、战场范围、战略地位、作战规模和方式来区别两者的不同。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