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为减少变法的阻力,维新派将下列哪些较为激进的措施搁置了起来:
①设议院 ②开国会 ③定宪法 ④废科举
[? ]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始于?
[?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无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辛亥革命的失败?
B.工农运动的发展
C.马克思主义的传入?
D.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经济发展和思想文化的进步是高中历史必修的内容,也是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课题,某校高中学生确定了一些具体的研究课题开展研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研究课题一?春秋战国的思想
材料一: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论语·为政》
材料二:我无为而民白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
材料三:法者,编著于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2:T-N姓者也……。——《韩非子·难三》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出三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他们关注的共同点是什么?(4分)
研究课题二?世界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创新与调节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60年来,资本主义不仅没有崩溃,而且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各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政治、社会相对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提高,至今也看不出垂死的迹象。原因在于罗斯福“新政”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进行了重大的改革,从传统资本主义转化为现代资本主义,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材料二:现代资本主义较之传统资本主义正在发生如下变化:首先,国家对经济实行系统的宏观调控和干预,这是现代资本主义与传统资本主义的主要区别之一……其次,国家职能的变化,即国家不再是单纯的资本主义制度的维护者,而且是国民经济的管理者、各种经济法规的制订者和执行者。……现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建立了福利制度,被称为“福利国家”……社会阶级关系的调整和中间阶层的壮大。社会结构变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即富人和穷人都是少数,中等收人的中间阶层占大多数。……
——陈启懋《罗斯福“新政”是现代资本主义的开端》《美国研究》2006年第2期
(2)根据材料指出现代资本主义开始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新在何处?(4分)
研究课题三?近代以来的科学
所谓科学革命一般说来指的就是通行的科学理论体系的急剧转变……迄今为止,科学史上有据可查的关于物质世界的一般理论总共不过三种,分别以亚里斯多德、牛顿和爱因斯坦的名字命名……但真正的科学革命,实际上只发生过两次。
——马克壶《世界文明史》
(3)概括指出材料中两次“真正的科学革命”之成就,并说明两者之间关系?(4分)
研究课题四? 20世纪初中国的思想变革
不平等条约的这一个世纪(19世纪)对她(中IN)来说特别残酷。……现在中国……发奋要成为一个大国,惟一的大国,不论付出什么代价都在所不惜。因此它渴望付出双倍的革命努力,毫不停息地向前进,并获取新的资源,比如俄文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宝鉴。正如过去中国欣然接受佛教圣典和试图结识德先生(民主)和赛小姐(科学)那样,她现在着力研究历史、社会学和人种学。?——布罗代尔《文明史纲》
(4)简述“过去中国……试图结识德先生(民主)和赛小姐(科学)”的概况。(3分)
参考答案:(1)以德治国;无为而治;依法治国。共同关注如何治国的问题。(4分)
(2)开始标志:罗斯福新政。(1分)新变化:国家对经济实行系统的宏观调控和干预;国家成为国民经济的管理者、各种经济法规的制订者和执行者;普遍建立了福利制度;社会阶级关系的调整和中间阶层的壮大;高科技产业迅速发展,新经济出现等。(3分,写出3点即可)
(3)成就:第一次是17世纪的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第二次是20世纪初的相对论和量子论。关系:是继承与发展关系。爱因斯坦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发展了牛顿力学(牛顿力学反映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相对论反映的是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4分)
(4)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此后,先进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大旗,猛烈批判封建旧文化、旧思想、旧礼教,大力倡导新文化、新思想和新道德,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作用。(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材料一 随着十月革命的开展,马克思主义越行越近,一九一九年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就不同了,五四运动以后,很快就晓得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势力的口号。甚至连孙先生,也把他的旧指导思想进行了重新的明确定位,在这以前,哪个晓得提这样的口号呢?
——毛泽东
材料二 反帝反军阀反地主的革命高潮,是怎样都不可避免,而且是很快会要到来。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只要看一看许多地方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士兵哗变、学生罢课的发展,就知道这个“星星之火”,距“燎原”的时期,毫无疑义地是不远了。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伐,就是怕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发展才是硬道理。
——1992年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材料一中,孙先生将思想进行重新定位指的是?孙先生新思想和旧的思想有哪些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毛泽东思想处于什么发展阶段?此时毛泽东为中国制定了什么样的革命道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概括出邓小平判断改革开放正确与否的标准。邓小平理论解决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把三民主义重新阐述为新三民主义;新旧区别:民族加入明确反帝内容;民权范围扩大为一般平民;民生增添了节制资本和“耕者有其田”。
(2)初步形成;农村包围城市。
(3)三个有利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