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答题模板《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三)
2017-07-27 19:54:3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古代有位思想家提出“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B.李贽 C.朱熹 D.王阳明
|
2、综合题 (19分)时代是在变与不变中发展的。自古以来,中国围绕着变与不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对三代礼乐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了解,不仅随时向人求教,而且先后到宋国、洛邑、杞国对殷礼、周礼和夏礼作实际考察。其考察与研究所得使他发现两点:一是认为三代礼制表现为一种渐进的历史过程,后世之礼对前世之礼做出损益而有发展;二是感到夏礼和殷礼由于时代久远、文献不足征而不知其详,唯有在夏礼和殷礼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周礼丰富而多彩。 ——张秉楠《孔子》 材料二 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材料三 (把)线装书扔毛厕里、废止汉字、全盘西化……于是由政治革命转移到社会革命与文化革命。破坏旧的,人尽同意。一谈到建设新的,则意见各别。各有理想,各有图案。遂使近代中国,多破坏少建设。 ——钱穆《民族与文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对“礼”的认识,并结合时代背景概括孔子的“礼”未被采纳的原因。(6分,不得照抄原文。)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变法在“布新”上的主张。请谈谈这些“布新”的主张未能实现的原因。(9分) (3)以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为例,谈谈你对进行社会变革的认识。(4分)
3、选择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下列选项中思想与社会实践活动对应有误的是 A.董仲舒新儒学——汉代大一统 B.新三民主义——国民大革命 C.启蒙思想—一美国《1787年宪法》 D.毛泽东思想——“大跃进”运动
|
4、判断题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思想活跃,原因是当时
[? ]
A.中央集权加强
B.旧制度日趋衰落
C.出现新的经济因素
D.中西文化交流频繁
5、判断题 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节选自中国古代某部典籍中的一句话,其后半句是:“仁在其中矣”。据此判断,这部典籍是:
[? ]
A.《周礼》?
B.《老子》?
C.《墨经》?
D.《论语》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