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年盛宣怀为李鸿章拟写的《轮船章程》中这样写道:“与其听中国之利权全让外人,不如藩篱自固。”他向李鸿章表达自己的宏愿:“必当助我中堂办成铁矿、银行、邮政、织布数事,百年之后,或可以姓名附列于中堂传策之后,吾愿足矣”。同时建议“非商办不能谋其利,非官督不能防其弊”。
材料二? 19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随着民间工商业者独立投资能力和愿望的增强,官督商办组织形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洋务企业中的“官权”与商人的“求利”要求不断发生冲突。1893年,李鸿章委任盛宣怀恢复焚毁后的上海织布局,盛宣怀提议改“局”为“厂”,以示商资商办之意,名为“华盛纺织总厂”。 1902年,他为改变“华商向无会议公所,涣散小群”的局面,他主持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商会性质的上海商业会议公所,为工商界独立处理商务,提高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付诸了实际行动。
——以上材料均摘自张庆峰《论盛宣怀的实业思想及其实践》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盛宣怀的实业思想及其实践的历史意义。(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盛宣怀实业思想的变化及其原因。(9分)
参考答案:
(1)思想:主张政府主导创办民用工业与外商争利。(2分)
意义:推动民用工业的发展(或工业化进程);诱导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4分)
(2)变化:强调商办,主张建立民间商会促进民族工商业的发展。(3分)
原因:民间工商业的发展;洋务运动弊端日益显露,官商冲突不断发生;清末“新政”的推行。 (6分)
本题解析:
第(1)问,材料中“与其听中国之利权全让外人,不如藩篱自固”反映了与外国商战、争利的思想;“非商办不能谋其利,非官督不能防其弊”体现盛宣怀的具体主张——官督商办。联系洋务运动分析其意义,推动工业化进程,诱导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第(2)问,“民间工商业者独立投资能力和愿望的增强”,反映了民间工商业的发展;“洋务企业中的官权与商人的求利要求不断发生冲突”,暴露出洋务运动的弊端;时间信息“1902年”反映了清末新政的背景。在这些因素影响下,盛宣怀的思想由“官督商办”转变为“商办”,同时建立民间商会以促进工商业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二 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反叛。这种生活本体的变化引发了作家创作意识变化,时代前进的要求也为时代前进的思想变化提供了基础。李贽在这样一种生存环境下,他的思想也有了初步的“民主意识”,从而为他的“民本意识”突破儒家“民本思想”提供了社会基础。从李贽生存的地理环境来看,当时李贽生活在比较繁华的贸易港口泉州,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和观念通过这一窗口传播进来。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影响下,李贽的思想更具反叛精神,富有战斗性。
——肖国华《李贽的儒家情节》
材料三 日本传统文化能够承接外来文化的刺激及压力,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日本的儒家学派,即朱子学。在伦理道德方面,承认人的物质欲望和需要,但主张个人利益的目的与归宿在于社会公益,这显然与儒家在承认“富与贵是人之所俗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的前提下,最终强调“天下为公”之思想一脉相承。在政治思想方面,主张“天赋人权”理论,但主张民权服从国权,强调儒学一贯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保留‘忠君报国’之思想”。与此同时,保留儒家忠孝观念,使得日本近代化过程中,避免了东西方文化体系碰撞时人的原有价值 观念体系崩溃、民族成员心灵分裂等一系列不良后果。近来年,日本经济界与学术界构筑了“日本式经营”的学说,其中列举的许多因素都具有儒家文化的特征。
——孙政《儒家文化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6分)
(2)据材料二,概括李贽思想产生的主要社会背景。(4分)
(3)据材料三,说明理学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是如何得以继承的。(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从中得到哪些认识?(4分)
参考答案:
(1)进步之处:理学思想具有忧患意识,关注国家政治;崇尚道德,强调道德对社会的重要性;主张力行,具有务实倾向。(6分,每点得2分)
(2)背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宋明理学日益僵化,西学东渐局面的出现。(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民权服从国权;保留忠孝观念,避免原有价值体系崩溃引起社会思想混乱;把儒家思想应用于生产管理中。(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4)思想文化传承、发展;思想文化反映现实社会存在;思想文化国际性、交流性。(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本题解析:
(1)依据材料一归纳:针对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的状况,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提出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政治、对外交流等方面概括李贽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政治上,“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反叛”。市民阶级壮大,要求取得政治上的地位;对外交流方面,“当时李贽生活在比较繁华的贸易港口泉州,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和观念通过这一窗口传播进来。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影响下,李贽的思想更具反叛精神,富有战斗性”。李贽的思想受到西学东渐的影响。
(3)本问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在伦理道德方面,“承认人的物质欲望和需要,但主张个人利益的目的与归宿在于社会公益”;在政治思想方面,主张“天赋人权”理论,但主张民权服从国权,强调儒学一贯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保留‘忠君报国’之思想”,保留儒家忠孝观念;经济方面,日本经济界与学术界构筑了“日本式经营”的学说,其中许多因素都具有儒家文化的特征。
(4)本问属于开放型的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如思想文化传承、发展、国际性、交流性等。但切记脱离材料,随意发挥。
点评:北宋时期,儒学吸收了佛道思想,完成了思辨化和理论化的过程,从而发展为理学。宋明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但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汉兴之初,汉高祖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汉武帝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的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 )
A.君主个人的价值追求
B.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C.道学理论的发展完善
D.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汉兴之初,由于经历长期战乱,社会经济凋敝,因此汉高祖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汉武帝刘彻时期为巩固大一统的局面,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独尊儒术,因此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答案选B.
点评:汉初由于秦末战火纷飞,社会经济破坏严重。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教训,崇尚黄老之学,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如减租、免奴为庶人,士兵复员回乡授予田宅,免其赋役等。随着几十年的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到了汉武帝时期,出现我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时期,社会各方面的事务需要更多的人才协助帝王处理;然当时国家面临南北边境不宁、境内王国尾大不掉的局面,需要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因此推崇董仲舒新儒学。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材料三? 2009年11月25日,缔造“迪拜神话”的迪拜最大国有集团迪拜世界就600亿美元的债务宣布“偿还暂停6个月”。过去四年多以来,迪拜大兴土木,同时债务不断增加,目前已增至约800亿美元。整个迪拜陷入严重的债务危机。消息一出,震撼了全球金融市场,全球股市下挫。市场人士担心,迪拜世界或沦为又一个雷曼兄弟公司,引爆新一轮全球信贷危机。
材料四 迪拜是阿联酋7个酋长国之一,与阿联酋首都所在的阿布扎比酋长国不同,迪拜没有丰厚的石油储藏,经济以地产、金融和旅游开发为主。过去数年,迪拜走以地产开发主导的高端地产和旅游开发路线,在海湾地区异常突起。世界唯一的七星级酒店、三座呈棕榈树形状的大型人工岛屿,另外加上世界最大人造海岛——“世界岛”,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世界最高大楼、世界最大的游乐园、世界最大的人工室内滑雪场等宏大工程令世人炫目。
(4)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西亚海湾诸国经济迅速发展,使得他们从落后贫穷的游牧业国家一跃而为现代化的富国,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海湾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8分)
(5)迪拜危机震撼了全球金融市场,全球股市下挫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如何看待这一趋势?(12分)
参考答案:
(4)原因:发起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逐步摆脱石油垄断资本的控制,并逐步将石油工业收归国有;利用石油资源来发展本国的民族经济,提高石油价格和努力改变单一经济结构、改善农业生产环境。(4分)问题:经济不平衡加剧,为石油利益各国间存在着尖锐矛盾;边界争端、民族纠纷和教派矛盾影响社会安定;大国插手导致中东地区形势复杂。(4分,任答两点即可)
(5)趋势: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认识:全球化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商品经济和社会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可谓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使世界各地区经济的相互依存和一体化趋势加强,有利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贸易的增长;但另一方面也使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经济主权正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一个地区的经济波动往往影响到另一个地区,国家不再是控制本国经济的单一力量。迪拜危机的发生正是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在这样的历史趋势下,我们必须顺应潮流调整战略,规避风险,坚持独立自主,积极地参与全球化。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外无市场联系,内无资金积累”。洋务派创办的下列企业中,最能表明此特征的是
A.轮船招商局
B.福州船政局
C.湖北织布局
D.汉阳铁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故“外无市场联系,内无资金积累”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