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云冈石窟与龙门石窟的佛像造型风格相近
B、崇佛与反佛斗争激烈?
C、南北民歌风格差别不大
D、农学与地理学没有取得新的成果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明清小说产生的背景不包括
[? ]
A.印刷术的不断完善?
B.海外贸易空前活跃
C.新兴社会群体出现?
D.市井文人对说书话本的加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天上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材料二:“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请回答:
(1)上述两则材料分别是谁的诗句?他们都有哪些著名诗篇?
(2)两位诗人的诗歌各有什么风格?为什么?
参考答案:(1)材料一、二分别是李白和杜甫的诗句。李白的代表作有《早发白帝城》和《蜀道难》等。杜甫的代表作有《秦中吟》《新乐府》以及《长恨歌》和《琵琶行》等。
(2)两人的风格:李白是个浪漫主义的诗人,他的诗歌热烈地追求光明和理想,纵情地歌颂祖国的壮丽山河,猛烈地抨击黑暗的社会现实,笔势灵活矫健,充满了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想象。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强调真实客观地反映现实,用诗歌反映这个急剧变化的社会现实,充满了忧国忧民的炽热之情,诗风浑厚深沉,语言凝重精炼。
风格不同的原因:
①两人生活的时代背景不同。李白生活在唐朝繁荣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科举制度的实行使文人有机会施展抱负,充满了自信乐观和昂扬进取的精神;而杜甫生活在唐朝安史之乱前后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安史之乱打破了诗人杜甫的生活和美好向往,生活在颠沛流离和饥寒交迫之中,体味着国破家亡的痛苦。
②李白、杜甫有着同样不得志的境遇,但从两者的诗中所传达出来的感情却是大相径庭的。李白蔑视权贵,愤世嫉俗,向往光明,追求自由;而杜甫的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则显得比较深沉和忧郁,充满忧国忧民的感情。
③李白和杜甫对事物的表达方式也不相同。李白充满了奇特夸张的意象,进发出旺盛的激情和个性精神,把读者带到一个亦真亦幻的意识流中;而杜甫却强调真实客观地反映现实,揭示社会的本质,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和诗文背后蕴藏的深深的人道主义精神。
本题解析:回答第(1)问是关键,至于列举著名诗篇,学生可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列举尝试背诵过的他俩的诗篇。
第(2)问需通过其生活的时代、诗歌的感情表达及其表达方式去比较、分析和概括。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80年,日本北海道大学学者中野美代子首次提出“孙悟空护送唐僧西天取经”传说源于福建,后来有许多资料证明孙悟空的原型可能源自福建顺昌。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
A、顺昌宝山有与孙悟空相关的自然景观及民间传说
B、顺昌发现始建于元末明初的孙悟空兄弟合葬神墓
C、元代建阳出版了《西游记》雏形的《西游记平话》
D、顺昌民俗学者认为,孙悟空是我们福建顺昌县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文学,深沉庄重,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变化的历史原因不包括
A.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使市民阶层的扩大
B.社会生活因没有了纲常教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
C.印刷术等技术创新利于彰显平民的审美诉求
D.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因素的综合结果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说明了自宋朝以来,中国传统文学的创作出现了创作主体下移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造成文化下移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城市中的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同时科技进步也对其产生了推动作用,所以A C D三项表述正确,与文化下移现象有内在关联,而B项表述错误,不符合中国社会的史实,故答案选B项。
点评:准确掌握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主流文学形式是高考大纲中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主流形式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同时还应关注。某种主流文学形式与其产生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具体说就是促使这种文学形式产生的原因有哪些,牢记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