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试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比较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比较心学和宗教改革。王守仁心学强调“致良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主张“信仰得救”,因此两人都重视个人的主观作用。B、D两项体现了马丁路德的主张,C项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宋人杨简任富阳主簿,断了一场卖扇子的官司。事办完后问陆九渊:“何为本心?”陆说:“适闻断扇讼,是者知其为是,非者知其为非,此即本心。”杨说:“止如斯耶?”陆大声说:“更何有也!”杨顿悟。据材料陆九渊认为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和对心学的理解能力。由题干中陆九渊说的“是者知其为是,非者知其为非,此即本心”可知他认为天理人伦存于人们的本心之中,故选B。有关“实践”的观点是王阳明的观点,故A项错。陆九渊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到到天理,读书明理体现的是向外探求,故C项错。陆九渊认为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故D项错。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九渊的心学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8分)某学校为活跃校园文化,举办了中外文化展览。
展览一: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中国有孔子、老子……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与苏格拉底在重建社会秩序方面各有何主张?(4分)
展览二:中外文学荟萃
(2)下表是展览中体现当时中西文明重要成果的两部著作的介绍,请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6分)
展览三:思想解放潮流
材料一:伏尔泰去世后,他的棺木上刻了这样一行字:“他拓展了人类的精神,他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
材料二: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18世纪末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可以说启蒙思想促使知识和天赋人权的传播,因此使人们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权机构和宗教生活。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伏尔泰是怎样“拓展了人类精神,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4分)
(4)根据材料二的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史实,试举一例简要说明启蒙思想是如何在中国传播并推动社会进步的?(4分)
参考答案:
(1)孔子:提出仁和礼。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知识即美德。(4分)
(2)时代特征: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与享乐;天主教神学压制束缚人性。(4分)
主要思想:人文主义思想。(2分)
(3)说明:伏尔泰猛烈抨击天主教会和君主专制,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而平等自由;这些思想有利于破除对教会和君主的迷信,利于人的精神的觉醒。(4分)(言之有理即可)
(4)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民权,主张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等,并领导了戊戌变法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4分)
本题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主要考查学生对孔子与苏格拉底在重建社会秩序方面主张的分析与掌握。回答时主要要联系所学回答,要切实注意是“社会秩序”方面的内容。结合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有关这一方面的内容归纳总结即可。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及核心思想的分析与理解。解答时要注意问题的提示“意大利《十日谈》”,可知是有关文艺复兴运动的内容,再结合所要求回答的问题“时代背景”及“主要思想”,联系所学的知识回答即可。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伏尔泰在启蒙运动中的主张及影响的认识与分析。回答时主要联系伏尔泰的相关主张并联系文艺复兴时期有关这一方面的认识,综合分析归纳。如伏尔泰对教会的态度及有关政治度方面的主张等。
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启蒙运动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的认识与分析。回答时首先要明确材料二的观点,再结合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所进行的维新变法活动及内容,如“设议院、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制”等,同时注意维新变法运动的结果及思想上的作用。
考点: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百家争鸣?孔子的思想;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苏格拉底的思想;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文艺复兴?背景及核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启蒙运动?伏尔泰的思想;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西学东渐?维新变法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大全《资本主义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