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从商朝甲骨文演变到现今使用的汉字经历了三千多年,下图所示说明了文字演变的主要规律是由繁到简、从难到易。决定其如此演变的因素有( )

①古代帝王所创造? ②受书写工具影响? ③有利于交流传播? ④摒弃文化传统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题意,给出了我国文字演变的规律是由繁到简、从难到易,这种变化有利于交流传播,③正确。书写材料和工具也由甲骨、竹简变为纸张,使书写更为流畅,②正确。①本身说法错误,中华文字历经3000多年不间断,不能说摒弃文化传统,④错误,所以答案为D。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也要求学生对中国文字的演变规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唐代有一位书法家的作品千变万化,神采飘逸,极有情趣,被人称之为“变动如鬼神,不可端睨”“挥毫落纸如云烟”。下列作品最能体现其书法特点的是

A.《丧乱帖》
B.《肚痛帖》
C.《汉汲黯传》
D.《玄秘塔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的描述,该书法家的作品千变万化,神采飘逸,被人称之为“变动如鬼神,不可端睨”“挥毫落纸如云烟”,可以判断其作品是草书。四个选项中A是行书,C、D都是楷书作品。B是草书,符合题干描述的 特点。
点评:关于中国古代的汉字与书法艺术,主要考查三种主要的书法字体——楷书、草书和行书及其特点: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完整,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行书兼具有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具有审美价值,又具有使用价值。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第一集的片头展现了北宋都城汴京日常生活的繁华景象,此片断取材于当时的一幅著名绘画,该幅画可能是
A.《女史箴图》
B.《步辇图》
C.《清明上河图》
D.《送子天王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女史箴图》为东晋顾恺之作品,描绘了封建时代的宫廷妇女的生活;《步辇图》为唐代阎立本画作,展现的是唐太宗十四年(640年),藏族领袖松赞干布,要与唐通婚,并派使者禄东赞晋见唐太宗的场面;《送子天王图》为唐代吴道子画作,描绘的是佛祖释迦牟尼降生为悉达王子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天神庙朝拜天时诸神向他礼拜的故事。题中信息反映的是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繁荣的场面,而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正是这一场景。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如图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部分摹本),它可用来研究中国古代的(?)

A.小篆
B.隶书
C.行书
D.草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其特点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不像楷书那么工整,也不像草书那么奔放。因此C正确。小篆:端庄工整、圆转弯曲。隶书:小篆的端庄工整、圆转弯曲的线条写成带方折的;草书:潦草、奔放。因此只有C符合。
点评:注意中国古代不同书法的特点。
篆书本是小篆、大篆的合称,后人常把「篆文」专指小篆。小篆又称秦篆,是由大篆省略改变而来的一种字体,产生于战国后期的秦国,通行于秦代和西汉前期。小篆虽然是较整齐的长方形,结构由均匀圆转的线条组成,但是书写起来相当不方便,且字形繁复,由于种种缺点,故在民间很快地出现了一种新字体,将小篆的端庄工整、圆转弯曲的线条写成带方折的,这种字体据说当时在下层小官吏、工匠、奴隶中较为流行,所以称为「隶书」。到了汉代,隶书取代小篆成为主要字体,中国文字发展历史就脱离古文字阶段进入隶楷阶段。
草书就是写得草率、快速的字体。草书是辅助隶书的一种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稿和通信,在草书形成的过程中,因为官府的佐、史经常需要使用起草文书,因而影响了草书的流传。进入东汉后,经过文人、书法家的加工,草书就有了比较规整、严格的形体,可以用在一些官方场合,称之为「章草」,带有一点隶书的味道,保留了隶书的拨挑和捺笔。草书由于字形太过于简单,彼此容易混淆,所以无法像隶书取代小篆那样,取代隶书成为主要的字体。 在楷书产生后,草书在楷书的基础下进一步发展,不但笔划之间可以勾连,上下之间也可以连写,隶书笔划的某些特征也消失了,形成了另一种类型的草书,称之为「今草」。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不像楷书那么工整,也不像草书那么奔放。行书没有严格的书写规则,写得规矩一点、接近楷书的,称为真行或行楷;写得放纵一点、草书味道比较浓厚的,称为行草,行书写起来比楷书快,又不像草书那样难以辨人,因此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楷书在字体结构方面,与隶书差不多,但楷书将隶书笔划的写法改变了,且由扁形的隶书改为基本上呈现方形的楷书,即所谓的「方块字」。楷书也称为正书、真书,说明了楷书是提供人学习和运用的正规书体。最早的楷书书法家是东汉末年的钟繇,从其流传下来的作品中,还多少残留著隶书的笔意。楷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又经历了不少变化,到了隋唐之后才基本定型,定型后的楷书,笔划、结构都相当精致、严谨,如唐朝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作品就是范本之一。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书法是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以下对两幅书法作品的鉴赏较贴切的是

图1

图2
[? ]
A.图一是草书作品,“线条流畅,任情纵性”
B.图一是行书作品,“既工整又活泼”
C.图二是隶书作品,“笔意秀劲,韵致超逸”
D.图二是楷书作品,“飞洒活泼,富于图案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