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说:“斯大林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过‘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
——引自《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
材料二? 191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欧洲和世界的位次
?
| 1913
| 1928
| 1932
| 1937
|
世界
| 世界
| 世界
| 欧洲
| 世界
| 欧洲
|
工业总产值
| 5
| 5
| 3
| 2
| 2
| 1
|
机器制造业
| 4
| 4
| 2
| 1
| 2
| 1
|
拖拉机
| 无
| 4
| 2
| 1
| 2
| 1
|
联合收割机
| 无
| 4
| 2
| 1
| 1
| 1
|
煤炭
| 6
| 6
| 6
| 3
| 3
| 2
|
电力
| 15
| 10
| 7
| 4
| 3
| 2
|
石油
| 2
| 3
| 2
| 1
| 2
| 1
|
钢铁
| 5
| 5
| 5
| 4
| 3
| 2
|
水泥
| 6
| 8
| 7
| 5
| 4
| 3
|
机床
| 无
| 12
| 6
| 5
| 2
| 1
|
?

材料三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畜牧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斯大林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殖民地了。”,列举斯大林在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1928~1937)实践这一方针采取的措施。并简要评价。(6分)
(2) 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经济的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罗斯福新政农业措施的目的。材料二、三中对农业所采取的措施在本质上有何共同之处?(4分)
2、判断题 下表是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情况?
年份 项目
| 1913年
| 1921年
| 1923年
| 1925年
|
粮食作物耕作面积 (万公顷)
| 9446
| 6620
| 7860
| 8730
|
粮食作物产量 (亿普特)
| 39.79
| 22.13
| 35.55
| 44.24
|
表格中的数字所反映的信息有?(?)
战争使俄国的农业遭到破坏
②1921年苏俄工农联盟受到削弱
③农业生产到1925年基本恢复到一战前的水平
④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判断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新经济政策实施中的措施应被视为“后退一步的有
①将所有国有企业转给资本家经营?
②本国和外国资本家可以合法经营?
③农民们被准许出售他们的农产品?
④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4、判断题 《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 ]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巩固苏维埃政权
5、判断题 苏联通过前两个五年计划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包括()
A.基本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
B.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C.农村初步实现了耕种的机械化
D.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