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奇迹源于市场的逻辑,即生产力的提高来自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来自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A.开放浦东,打造活力上海
B.加人世贸,融人全球经济
C.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
D.包产到户,提高农民收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按照题干的理论:“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中国加人世贸组织,融人全球经济,参与的市场规模扩大,推动技术的进步,而技术的进步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故选B;A、C、D不能体现市场的扩大。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据《剑桥中国史》记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率每年分别约为3.8%和18.7%。这反映出“一五”计划(?)
A.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B.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D.经济工作中存在着严重冒进倾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题干信息表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产量的增长率为每年18.7%,这说明一五计划极大地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故C项正确;A项中的“门类比较齐全”,题干无法体现,故排除;BD两项不符合一五计划的史实,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世界舞台上“巨人”的握手,有时会引起国际社会的“震动”。以下对三幅图片的“握手”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图一握手的主角是斯大林与毛泽东,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②图二握手的主角是尼克松与毛泽东,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图三握手的主角是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表明中国已成为发达国家
A.①②? B_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鲜明的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背景不包括? (? )
A.帝国主义对会议的干扰和破坏
B.与会国之间的矛盾分歧
C.一些国家对新中国怀有误解和疑惧
D.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对会议的干扰和破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1955年4月18日--24日,亚非会议在万隆召开。这是亚非地区举行的没有殖民主义者参加的第一次历史盛会。由于帝国主义对会议的干扰和破坏,与会国之间的矛盾分歧,一些国家对新中国怀有误解和疑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总理在大会发言,阐明了中国政府的立场和政策,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为各国普遍接受,为会议成功奠定了基础。D项不是这一方针提出的背景。
点评: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⑵第一次建交高潮(最突出的成就:中苏建交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⑶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⑷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万隆精神”指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图《一团和气图》粗看似一笑面弥勒佛盘腿而坐,细看却是三人合一:左为一道冠老者,右为一方巾儒士,二人各执经卷一端,团膝相接,相对微笑;弥勒佛手搭两人肩上,借用道者与儒士的五官,合成一张正面像。它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对这一思潮表述正确的是

A.西汉初年初露端倪彼此有影响
B.“三教合归佛”为其核心内容
C.推动了宋代新儒学体系的诞生
D.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图片体现的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趋势,在宋代发展为理学,理学在宋元时期成为官方哲学,故选B项。三教并立出现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排除A项;图片中所示“佛、道、儒三教的人物于一图之中”并不能反映出“三教合归佛”为其核心,排除C项;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在西汉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但当时儒家是融合了法家、道家及阴阳家的思想,排除D项。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