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二战后“柏林墙”的出现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的对抗
B.两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
C.德意志民族的分裂
D.古巴导弹危机的产物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柏林墙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围墙,目的是隔离东德(含东德的首都东柏林)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从而阻隔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往来。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柏林墙”的修建是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冷战对抗的产物。故选A。
点评:美苏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一)消极影响:两极对峙引发了美苏之间在世界范围内的争夺,战后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全面的“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
(1)在欧洲:导致柏林危机和德国和柏林的分裂。1949年在美苏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分别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2)在亚洲:表现为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一系列局部战争的发生。1948年在美、苏的控制下以北纬38度线为界,8月朝鲜半岛南部建立大韩民国,9月朝鲜半岛北部建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朝鲜战争是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越南战争是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争。
(3)在美洲: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美苏两国还曾一度把人类拖到核战争的边缘。1962年,苏联开始向古巴运送导弹,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以改变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美国很快发现正在建设中的古巴导弹基地,便向古巴海域派出大批军舰,武装封锁古巴。战争一触即发。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
(二)积极影响:
(1)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3)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世纪末期,出现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根源在于
A.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B.各国经济互相依赖程度加深
C.稳定的政局和强大的军事实力
D.第三世界的兴起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政治力量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经济力量的大小,因此,根源还是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材料一: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世界知识出版社
材料二:
?
图一、欧洲共同体总部大厦?图二、《欧洲联盟条约》生效
材料三: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伴随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进程加快。这一重大变化,使得世界出现许多新情况:大国关系在重新调整,出现了缓和的趋势;一些过去被两极格局掩盖的矛盾,如地区冲突、民族和宗教问题等开始暴露出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用所学知识各举一例论证该观点。(2分)
(2)材料二中图一形成的原因有那些?(2分)结合材料二的两幅图片,指出二战后欧洲发展的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冷战结束的标志,(1分)并简要概括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基本状况。(2分)
(4 )结合材料二、三分析材料三中“世界多极化进程加快”的原因有哪些?(4分)
参考答案:(1)亚洲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欧洲冷战: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德国的分裂和柏林墙的修筑等。(2分)
(2)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抗衡美苏提升国际地位的需要;法德和解是关键;马歇尔计划的客观作用。(任答两点给全分)(2分)
特点:逐渐走向联合;逐渐由经济联合走向经济政治联合。(2分)
(3)苏联解体。(1分)总体趋势走向缓和,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2分)
(4) 欧洲联盟等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苏联的解体;经济多极化趋势的不可逆转。(4分)
本题解析:(1)这一题考查学生的史实记忆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只要课本知识熟悉,不难做出回答。其中,“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应该指欧洲显示出来的对抗、对峙但不发生战争的相关史实,如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德国的分裂和柏林墙的修筑等;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则应该是冷战双发之间发生的热战,即朝鲜战争或者越南战争等。
(2)原因:首先要能根据图一得出这是在考查欧共体形成的原因,然后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忆形成原因,并迁移过来,即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抗衡美苏提升国际地位的需要;法德和解是关键;马歇尔计划的客观作用等;特点:要求结合材料中的两幅图片,由第一幅图片可以得出其特点是欧洲各国走向联合‘由第二幅图可以得出欧洲的联合由经济发展到经济政治的联合。
(3)这一题的答题依据是“根据材料三”,所以结论要从材料三中得出。标志:根据材料三中的“伴随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可知标志是苏联解体。基本状况:根据“世界多极化进程加快”、“出现了缓和的趋势”、“地区冲突、民族和宗教问题等开始暴露出来”可以知道是总体趋势走向缓和,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4)这一题的答题依据是“结合材料二、三”,所以就需要从这两个材料中提取跟多极化有关的信息,由材料二可以得出欧盟的崛起,可以引申出欧盟和与欧盟类似的力量中心的崛起;由材料三可以得出苏联解体这个原因,再加上根据经济决定政治的基本理论,世界多极化根源于经济力量的多极化,所以答案就自然得出了。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图是不结盟会议召开的场景,不结盟运动是(?)
?
A.以反对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
B.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协商调和的舞台
C.以求同存异为运动的核心政策
D.以和平与发展为运动的行动纲领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不结盟运动反映了第三世界国家人民要求掌握自己的命运,维护和平、致力发展的历史潮流,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和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综上,选A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的话,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 ]
A.当今世界是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B.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C.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