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孙中山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为此孙中山采取的措施是
A.发动护法运动
B.与共产党合作
C.建立黄埔军校
D.发动北伐战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其中新鲜血液指的是共产党,确立三大政策后,国民党允许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故此题应选B项
点评: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合作方式是“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组织上的独立性。不是党外合作,也不是两党合并。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不是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也不是三大政策。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国共两党在20世纪20和40年代,进行了两次合作,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
结合有关知识完成问题:
(1)两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两党两次合作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两次国共合作取得了哪些成果?对中国革命进程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试就两次国共合作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1)标志: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任务: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维护民族利益。
(2)第一次合作:成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影响:宣传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共产党开始掌握了一部分革命武装;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洗礼;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第二次合作:成果:打败了日本法西斯,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影响: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两党合作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本题解析:
前两问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第(3)问相对来说有一定难度,对于此问的回答一定要根据两党两次“合”、两次“分”所产生的后果和影响来谈认识。从历史上看,国共两党两次合作都推动了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第一次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第二次合作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所以得出“合则两利”的结论。再从两党两次分裂所产生的后果来看,
第一次,蒋、汪发动反革命政变后,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害,紧接着国共两党出现了十年对峙局面,日本帝国主义正是在这一时期侵略中国,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第二次分裂后国共两党进行了三年多的战争,并造成了海峡两岸骨肉分离的现状,所以可以得出“分则两伤”的结论。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刘公连仁祭》中写到:“平民刘公,在乡农耕,祸从天降,被抓劳工。在高密,逃跑未成遭痛打。经青岛,轮船押运北海道。……终日挖煤,劳动繁重。……穴居林中,苦苦挣扎,十三暑寒”。材料可以用来研究
A.侵华日军的罪行
B.军阀混战下的民生
C.国共内战的影响
D.解放战争时期的社会动荡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从材料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可知“刘公”在家乡被抓,历经“高密、青岛”被轮船押运至“北海道”,从而得出这一事件和日本侵华相关。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30年,闽西苏区掀起文化建设热潮,有一首红歌《你追我赶实在忙》唱道:“哥哥栽禾妹送秧,横直疏密要适当,但愿今年多产谷,支援红军打胜仗。”这反映出
A.苏区的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发展起来
B.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和革命积极性
C.苏区人民期盼结束内战的美好愿望
D.苏区农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根本的改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说法不准确,无法体现出材料的主要的“支援红军打胜仗”意思;B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的正是积极地农业生产,支援革命的思想;CD项材料未体现。
点评: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领导的军队进入到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和政权建设也提到相应的高度。通过土地革命,调动农民的的革命积极性,通过武装斗争保卫革命成果,通过根据地建设发展壮大根据地。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 ]
A、垄断贸易的要求
B、资本输出的要求
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
D、商品输出的要求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