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反映了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称谓的来历,该称谓最早出现于(?)
A.公元前2世纪初期
B.公元前2世纪晚期
C.公元前3世纪初期
D.公元前3世纪晚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反映了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称谓即皇帝的来历,皇帝这一称谓是秦始皇所创立时间为秦朝统一前后,即公元前221年,按照世纪来推算即公元前3世纪末期。故此题应选D项
点评:此题为知识型选择题。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备选项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而选错。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政论家认为,唐宋时期,宰相制度较好的时代是唐代。这主要是因为(?)
A.任命一人当宰相,避免纷争
B.三省分权,既能相互牵制,又能提高办事效率
C.宰相与枢密院分掌军政大权
D.尚书台掌管军国大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唐朝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称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使之相互的牵制,同时有提高了效率。故选B。根据以上,A项错误;C项说的是宋朝的情况;D项是东汉时期的行政机构。
点评: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也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标志之一。三省之间相互制约,互为补充,分工明确,大权集中于皇帝。与此相关的隋唐时期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科举制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历史课堂上老师让学生再现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①“三公”坐着对自己所管辖的事情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皇帝只是听取情况汇报。②中书省按照皇帝的决定起草文件,交由门下省审核,通过后交给尚书省,尚书省再按事情所属部门交给六部办理。情景①、②分别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中央官制 ?( ? )?
A.秦朝、唐朝
B.唐朝、明朝
C.汉朝、宋朝
D.秦朝、汉朝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情景①中“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这是秦始皇在中央设立的官职,他们可以坐着与皇帝面对面议论朝政,发生于秦朝;情景②中的中央机构有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和六部,反映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故选A。
点评: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削弱相权、强化皇权的斗争一直存在,但每个王朝的措施、特点各不相同。2012年高考在考查本部分内容时,仍以考查各个历史阶段强化皇权、削弱相权的措施及其特点为主。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这是台湾某教科书对历史上某个时期的解释,该时期是

A.夏商西周
B.春秋战国
C.秦汉三国
D.两晋南北朝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由从世袭、财产共有、阶级制、封建制、宗庙议事到尚贤、财产私有、齐民化、郡县制、庙堂议事,反映此时出现私有制、打破了血缘世袭的局面。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图中的①②③④分别是古代中国不同时期的行政区划图。符合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发展进程的是

①?②

③?④
A.②④③①
B.④②①③
C.②④①③
D.④②③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依据图①中的“岭北行省”、“中书省”可以判断为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图②中的“桂林郡”、“海南郡”可以判断为秦朝实行的郡县制;图③中的“乌里雅苏台”可以判断为清代;图④中的十三个州可以判断为汉代;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