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经历了一百多年的磨难与抗争,中华民族终于走上了复兴之路,“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最后,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请回答:
(1)根据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概括指出帝国主义侵华战争对中国的重大危害和影响。
(2)扼要说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1)割地 赔款 主权受损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评分说明:“割地”、“赔款”、“社会性质变化”三项必说;如考生在“主权受损”方面作出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2)是中国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
本题解析:第一问通过审题可以知道,回答列强侵华的危害和影响有两个限定词,一是“根据不平等条约”,二是“概括指出”。由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即可知: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从而导致中国弄好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问抗日战争的意义从四个方面加以论述:一是抗击侵略,二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三是民主革命,四是国际地位。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 ]
A.教训落后、腐朽的中国政府
B.占领和扩大在华商品市场
C.改造异教徒
D.割占中国更多领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维克过于亲密的同志。他谨慎运用各种方式(包括布尔什维克主义)来实现其目标,只要它适合于‘中国是中国人的’口号。”美国《时代周刊》的这段报道,把蒋介石描述成(?)
A.民族主义者
B.专制主义者
C.自由主义者
D.布尔什维克主义者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材料中‘中国是中国人的’口号,可以得出,美国《时代周刊》把蒋介石描述成民族主义者。故选A符合题意。BCD都无从体现。
点评:民族主义,主张以民族为人类群体生活的“基本单位”,以作为塑造特定文化与政治主张的理念基础。其主张为:民族为“国家存续之唯一合法基础”,以及“各民族有自决建国之权”。既民族至上的观念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里有这样一段描述:“(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还是先前的把总。”这段描述揭示了
A.辛亥革命深入人心,地主和旧官僚积极主动地参加革命
B.辛亥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存在着失败的潜在危机
C.辛亥革命从城市向农村扩展,动摇了地主阶级统治基础
D.除少数人外,未庄人对辛亥革命的真正意义了解不清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 ]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甲午战争和维新运动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