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008年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形势深刻变化的一年。有专家认为2008年的国际格局是“群龙无首”,这一评价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美国霸主地位动摇
B.“一超多强”局面终结
C.多极化格局形成
D.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解答本题要抓住时间信息和“群龙无首”的国际格局的特点。“群龙无首”反映的是当今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D项正确;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并未建立单极世界,多极化趋势冲击了美国,但A项不符合题意;B项“终结”说法错误;C项“形成”说法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参众两院发表咨文并同时对全国广播,说希腊遭到由共产党人领导的“恐怖主义活动的威胁”,一旦它作为独立国家“殒落”,它不但将危及土耳其和整个中东地区,而且将给欧洲一些“力争维持其自由和独立地位”的国家带来“灾难性”影响。……他诬指“极权主义”和任何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都“危害着美国的安全”,声称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国“自由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所实行的征服活动;必须帮助各国人民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去解决有关他们各自命运的问题。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订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以帮助。
一一美国总统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请回答:
(1)材料—反映的是美国的哪一外交政策?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2)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指出在“援助自由国家”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3)就上述美国对外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谈谈你从中得到的认识。
参考答案:(1)政策:杜鲁门主义。目的:遏制共产主义,争夺世界霸权。(2)不同:①杜鲁门时期推行无条件“帮助”。②尼克松时期,实行有条件的“援助”。原因:①战后确立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对国际政治拥有远大影响力;实力空前膨胀,助长了其向全球扩张的野心。②美国经济增长缓慢,长期的全球扩张,经济陷入困境,霸主地位动摇。(3)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外交政策受经济实力的制约。
本题解析:不能掌握历史思维的一般性方法,外交是内政的延续,对外政策的变化或调整,是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一个国家的外交是以本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等综合势力为后盾的。
解题指导二战美国的对外政策从杜鲁门主义到尼克松主义,其变化的根本原因主要是由美国经济实力决定的。但无论怎样变化都是其推行霸权主义的需要,都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948年普利策奖获奖漫画《今天的和平》(示意图)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法国作为西方盟国的重要成员,追随美国,坚决不承认新中国……1958年奉行独立自主政策的戴高乐重新执政后……1964年1月18日,中法两国正式达成建立外交关系的协议。……法国是第一个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中法建交使中国实现了与西方大国关系的重大突破,沉重地打击了美国顽固坚持的遏制、孤立中国的政策,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理性看待法国:中法建交始末》
材料三?戴高乐将军警告他的后人“永远不要把法国的命运交到别人的手里”时,不会预料到有一天欧洲的经济和政治版图会呈现在这个样子。不过戴高乐可以感到欣慰的是,
他毕生所追求的法国复兴,通过将“法国的命运交在别人手里”实现了,他的国民在交出自己一部分命运的同时,也掌握了别人的一部分命运。我们还应该为欧洲的一体化记上另外一
大功:欧洲经历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长时间的和平。
——《欧洲由对抗走向统一,国家间相互制衡是必要条件》
(1)普利策奖是当今世界新闻界的最高荣誉奖,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此漫画为什么在当年能获得该奖。(3分)
(2)分析材料二中法国对新中国的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其给新中国带来的影响。(4分)
(3)结合材料三,评述法国“在交出自己一部分命运的同时,也掌握了别人的一部分命运”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5分)
参考答案:(1)获奖原因;二战后,美苏“冷战”对抗严重危害了世界和平。作者以漫画形式,并以《今天的和平》为题,批评了美苏军事竞争和核威胁给世界和平带来的严重危害。(3分)
(2)变化的主要原因;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欧洲国家开始谋求摆脱美国控制。戴高乐执政后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2分) 影响:使新中国与西方大国关系实现了首次突破;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丁美国孤立新中国的政策,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2分)
(3,此题是开放性试题。评述时,要以材料所提供的理点为依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肯定或否定。但无论是哪一种观点,都要评论有依据,并史论要结合,说理要明确。
第一种观点;材料观点正确。(1分)法国通过“交出身已一部分命运”,实理了与西欧国家的联合——一成立了欧共体(或欧盟),不仅在合作中得到了发展,也冲击了两极格局,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使欧共体成为世界多极化格局下的一极。(4分>
第二种观点;材料夸大了欧洲联合的作用。(1分)尽管法国通过“变出自己一部分命
运”而建立欧共体,提高了法国的经济经济政治地位,但至今法国也不能掌握他国命运,也没有完全消除美国政治影响下的阴影。自己的命运只能依靠自己,而不能通过交换获得。(4分,
(两种观点任答其一,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1)漫画信息放映了世界处于核威胁之下。可以从题目中的时间入手,联系二战后国际形势回答。(2)20世纪60年代,欧洲希望摆脱美国的控制,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法国与中国的建交即是外交独立自主的体现。从材料中“中法建交是中国实现了与西方大国的重大突破,沉重打击了美国顽固的坚持的遏制、孤立中国的政策,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分析“影响”。(3)材料信息认为,法国通过“法国的命运交在别人的手里”实现了复兴,分析该观点的合理性或不足进行论证。注意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点评:战后依据雅尔塔体系,确立了美苏两极格局,对国际霸权的争夺,美苏走向了冷战。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西欧、日本等经济体的崛起,严重的冲击了美国的霸权和两极格局,世界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西欧为了进一步增强自己的实力,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地加快,各国在让去一部分的自己的主权的同时,也获得了别国的相应的国家主权,最终都实现了自己的复兴。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冷战”导致二战后国际关系变化的表现有:
①越南战争的爆发?②古巴导弹危机
③朝鲜和德国的分裂?④联合国的建立?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在冷战的背景下,导致越南战争、朝鲜和德国分裂,在1961年爆发了古巴导弹危机,但是1945年联合国的建立不是冷战的产物,所以①②③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全球通史》叙述道:“……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材料表明
[? ]
A.两极格局瓦解
B.世界新格局形成
C.多极化趋势出现
D.区域集团化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