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7-31 14:00:3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三大改造”时期我国经济建设状况的是(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互助组”是对农业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形式。在这种形式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不同级别的合作社,最终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夏曾佑指出:“汉武帝以后独尊儒术之动机,非有契于仁义恭俭,实视儒术为最便于专制之教耳。”儒术哪些思想迎合了汉武帝的专制需要( ) ①仁义恭俭 ②“君权神授” ③“天人感应” ④ “三纲五常”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据材料信息“非有契于仁义恭俭”排除①;②为皇权专制提供了神学理论依据,④强调维护封建等级秩序,故②④正迎合了汉武帝专制的需要;③限制了君主的行为。故选C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24年—1927年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划破了浓重的黑暗,工人运动、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北伐胜利进军,革命浪潮席卷全国,这一切,都始于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建立,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握手,第一次国共合作虽然以破裂告终,但……它展示出了革命的政党联合起来产生的巨大力量,十年之后,……国共两党终于又一 次握手。?——摘自《第一次握手》 材料二?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时任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身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定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材料三? 2007年12月27日至30日,当时日本新任首相福田康夫对中国进行了被称为“迎春之旅”访问活动,中日领导人 再次握手,他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针对中日关系问题指出“……而今的日中关系正在迎来第二个春天。” ⑴ 国共前两次握手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6分) ⑵ 当年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和周恩来总理握手的政治背景是什么?(4分) ⑶ 促进尼克松与周恩来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6分)“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如何理解这句话?(2分) ⑷福田康夫指出当今日中关系迎来第二个春天,那么现代中日关系史的“第一个春天”应该是什么事件?(2分)
参考答案:⑴目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和统一中国;第二次国共合作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6分) ⑵因为杜勒斯时期,美国出于全球战略考虑,对中国实行政治孤立、军事威胁、经济封锁,中美处于敌对状态。(4分) ⑶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长期以来实行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美国的霸权地位面临着苏联的严峻挑战等。(6分)结束了中美之间长期对立的僵局,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2分) ⑷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实现邦交正常化。(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4分)材料一:如图,漫画《思想家的话语》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这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焚书》 “成以孔子这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材料四:“孔子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棒起来的。……凡有企图获得权势的后人,就是希望做官的人”,都是读‘四书’和‘五经’,……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权势者们的‘敲门砖’的差使的。 ——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人物A和人物B分别是谁?(2分) (2)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2分)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是什么?(4分) (3)据材料三,明朝的李贽对孔子的思想言论持什么看法?(2分) (4)据材料四,汉代以后出现“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现象,其原因何在?(2分) (5)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以孔子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2分)
参考答案:(1)孟子和荀子(2分)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4分) (3)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2分) (4)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2分) (5)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地继承。(2分)
本题解析:(1)根据他们的观点不难分析得出,人物A和人物B分别是孟子和荀子。孟子主张仁政,荀子主张礼法并施。(2)根据材料可知,董仲舒主张“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这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是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3)“咸以孔子这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说的是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4)汉代以后,皆以孔子是非为是非,原因是在汉武帝时期就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后世世代尊孔。(5)对传统文化英爱应该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点评:儒家思想春秋时期孔子创立;战国时期孟子、荀子进一步发展;西汉时期确立了统治地位;宋明时期出现了宋明理学;明清之际出现了批判思潮。此发展历程,学生应该明白。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正式开幕。1月28日上午,顾维钧代表中国在“十人会”上就山东问题发言。他从历史、文化、经济、战略诸方面有力地阐明了山东是中国不可分割也不容争辩的领土,并直截了当地提出“根据和会承认的民族主义和领土完整的原则,中国有权收回(山东被占的)那些领土”,“中国代表团相信,和会在考虑处置胶州租借地及德国在山东的其他权益时,会充分重视中国的根本和崇高的权利,即政治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权利,以及中国对世界和平的真诚愿望”。 从5月上旬起,顾维钧与美国、法国等代表团积极交涉,力求中国能在不承认山东问题条款的前提下签订和约。5月底,中国代表团因内部意见不一而呈停顿状态后,顾维钧勇敢地挑起代表中国的重任,成为代表团实际上的主持人。6月28日,对德和约举行签字仪式,在列强拒绝中国保留签字的要求,而北京政府又无指示的情况下"顾维钧果断做出拒签和约的决定。这一举动不仅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尊严,也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在与列强交涉中“始争终让”的惯例,成为近代中国外交史上一块醒目的界标。 ——摘编自朱汉国、杨群主编《中华民国史》第七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维钧力争山东主权的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韵外交立场作出简要评价。(6分)
参考答案: (1)背景: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占领山东;一战结束,德国战败;中国因对德宣战成为战胜国;巴黎和会召开;日本要求和会同意将德国在山东的主权转让给日本。(9分) (2)评价:坚持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正义立场;不畏强权,捍卫民族尊严,顺应民心,应充分予以肯定。(6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中“中国有权收回(山东被占的)那些领土”以及“顾维钧与美国、法国等代表团积极交涉,力求中国能在不承认山东问题条款的前提下签订和约。”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日本侵占中国山东过程以及一战等角度思考作答。第(2)中从材料二中“。这一举动不仅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尊严,也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在与列强交涉中“始争终让”的惯例,成为近代中国外交史上一块醒目的界标。”的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从维护国家利益角度归结答案。
本题难度: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