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
[? ]
A、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
B、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
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
D、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
2、判断题 “严重的贪污案件的不断发生,证明党的二中全会严重地指出资产阶级对党的侵蚀的必然性和为防止克服此种巨大危险的必要性,是完全正确的。”为此中共在建国初期开展了
[? ]
A.土地改革运动
B.镇压反革命运动
C.“三反”运动
D.反右派斗争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其实,早在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就已经艰难地挪动了它的脚步了。改革是被迫进行的。清政府官员在“内乱”面前,犹能做“中华大帝国”的酣梦,直到洋炮的轰鸣从南方海岸传来,震撼了宫廷的坐椅,这才下决心“师夷长枝以制夷”。先是做军火买卖,接着开矿山,修铁路,废科举,兴学堂,派留学生出国,以及官员出洋考察,等等。?
——《五四:知识分子的自治运动》
材料二 解体太缓慢了。这种速度,不但不能满足少数先觉者的期待,而且实际上.也不可能使中国免受挨打的耻辱与覆亡的危险,这样,政治体制的改革便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然而,最高统治者对于死亡异常敏感。在大独裁者、长期垂帘听政的慈禧看来,政改如同玩火,其结局只能加速以个人为中心的权势集团的崩溃,于是及时地把光绪帝及其政改计划给扼杀了。?
——《五四:知识分子的自治运动》
材料三 在1911年以前约十年间的中国精神生活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外国的形响。中国人对外国生活怀着好奇心理并且倾向于采用外国思想,这种情绪自从1860年前后已在慢慢地增长,到19世纪90年代以后又加速发展了,而在1905年以后达到了发狂的程度。
——[美]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说改革是被迫的?这次改革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
?
(2)材料二中“政治体制的改革”指什么事件?结合改革措施说明:为什么在慈禧看来,政改将加速权势集团的崩溃?
?
(3)根据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三中“19世纪90年代以后”思想“加速”“发狂”的主要原因。
?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的认识。
?
4、判断题 下列对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叙述正确的是
[? ]
A.以“求富”为口号?
B.企业性质是资本主义的?
C.是洋务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
D.张之洞开办的汉阳铁厂是当时著名的军事企业
5、判断题 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35.5%提高到45%。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 ]
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
B.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
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
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