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中国古代的官衔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行省”以“行中书省”得名,巡抚则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名,“刺史”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意。从名称寓意来看,“刺史”应是?
A.封疆大吏
B.朝廷重臣
C.宫廷内侍
D.监察官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的意思是察看地方治状、考察官吏的升降、断理冤狱,因此刺史具有监察职能。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古之王者不忍以刑穷天下之民也,是故一家之中父兄治之,一族之间宗子治之。其有不善之萌莫不自化于闺之内。”材料表明
A.统治者应减轻刑法实行开明统治
B.家庭教育有利于社会稳定
C.宗法制具有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D.君主专制难以治理好国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中“古之王者不忍以刑穷天下之民也,是故一家之中父兄治之,一族之间宗子治之”,可知以父兄、宗子治之,可以稳定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而父兄、宗子体现了宗法制的特点,体现了宗法制具有治理家族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C符合题意,而AB与材料无关,D的表述不合史实。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最后要得以实施要通过众多机构。按照当时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户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吏部
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唐朝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是三省分工原则,从而彼此制约,以掌管国家大政。中书省主要负责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敕;门下省主要负责纠核朝臣奏章,复审中书诏敕,如认为不当,司以封还和加以驳正,称“封驳”。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吏部为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掌官员的升迁和任免。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礼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兵部掌国家军事,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 刑部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与督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共为“三法司制”。 工部为管理全国工程事务的机关。据材料和所学可知B符合。
点评:解答历史选择题要有扎实的历史基础。什么是历史基础?就是课文的基础知识,掌握每个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事件史实,影响评价等如果对历史事件一知半解,一穷二白,在答题时就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从落手。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图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该都城是

A.唐长安
B.宋开封
C.元大都
D.明北京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历史图片的观察和解读能力。从图中可以观察到“中书省”这一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在元代只保留中书省,置于都城之内,总理全国政务,为最高行政机构。唐代实行三省制,宋代设置中书门下,明代废中书省,以六部分掌庶政,直接受命于皇帝,故选C项;另枢密院(最高军事机构)和御史台(最高监察机构)同时存在,也符合元代中央官制的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11年播出的穿越剧《步步惊心》讲了一个现代白领穿越到清朝康熙年间的故事。当时,她可能了解到
①皇宫隆宗门内设置军机处?②传教士在中国介绍西方自然科学
③宫内上演的京剧?④政府实行海禁政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军机处在清代雍正皇帝时期设置而非康熙年间,京剧形成在清朝末年,所以①③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②④两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答案选D。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