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
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该年12月1日起,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或领土……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人口的船舶……亦应一律没收。?——《航海条例》
材料二:1824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关税平等。法国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奉行自由贸易原则,全面、大幅度地降低商品进口关税,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1860年以后,法国与英国、比利时、德国等签订一系列自由贸易条约,将本国经济完全纳入世界市场。
材料三: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1)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的矛头指向谁?这一条例所反映的思想与全球化趋势是否相符?请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判断理由。(5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工业革命时期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完整内涵,并指出这对世界市场的作用。(6分)
(3)20世纪上半期,工业革命以来所确立的经济交流基本准则遭到了一系列的破坏,请结合史实予以说明其被破坏的原因。(9分)
(4)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为了重建世界经济采取了哪些措施?这有何意义?(6分)
参考答案:
(1)荷兰。(2分)不相符(1分)因为英国的《航海条例》体现了其贸易保护主义的要求,阻碍了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流。(2分)
(2)内涵: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关税平等、自由贸易;资本主义国家对亚非拉国家进行侵略、掠夺。(4分)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渐成熟(2分)
(3)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关系恶化,原有的准则不起作用;(2分)
1929-1933年经济危机(2分)后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危机打起了经济战,这使原有的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3分)
十月革命后两种社会制度展开竞争与对抗,这影响了两种制度国家间的正常交往。(2分)
(4)措施: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里体系”,并成立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三大世界性经济组织。(4分)
意义:它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的发展方向。(2分)
本题解析:第(1)小问中的第一问依据材料中“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或领土”和所学知识可知,《航海条例》的颁布主要针对“海上马车夫”荷兰;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这一思想与全球化趋势不相符,其理由依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第(2)小问中的第一问依据材料“关税平等”、“自由贸易原则”、“《南京条约》”、“协定关税”可知,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国家之间两个方面总结概括得出即可;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即可得出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对世界市场的作用。第(3)小问解题的关键在于:首先,“20世纪上半期”是判断答题的重要时间;其次,结合史实,结合20世纪上半期发生的重大事件,如两战、1929-1933年经济危机、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等,分析这些重大事件对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破坏。第(4)小问中的第一问解题的关键在于:首先,“二战后初期”是判断答题的重要时间;其次,结合史实,结合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从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的形成两个方面来回答。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意义在于它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的发展方向。
点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高考考查的主要集中在:(1)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的重大事件,高考命题主要考查运用新史观,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是还原历史真相、客观评价历史;(2)高考重视对运用全球史观、整体史观、文明史观看待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问题的考查,特别是从不同角度客观评价历史,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客观积极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市场,由被动到主动,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材料二?(松江)纺织不止村落,虽城中亦然,……里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歇。?
—一《华亭县志?风俗》
材料三?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棱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销减走半。
——包世臣《安黑四种》
材料四? 1950~1993年中国与日本、美国、苏联的贸易额(单位为百万美元)
时间? 1950? 1955? 1965? 1970? 1980? 1993
日本? 47? 83? 454? 807? 9201? 39066
美国? 238?—?—?—? 4813? 27660
苏联? 337? 1790? 406? 45? 492?—
请回答:(1)材料一中“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西方的冒险事业”各指什么?(2分)二者有何内在联系?(2分)
(2)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经济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3分)
(3)对比分析材料四中20世纪50年代与80年代,我国对外贸易格局有何不同特点?(2分)请阐述造成这种变化的国际、国内因素。(4分)
参考答案:(1)含义:中国——闭关锁国;西方——开辟新航路。(2分)
联系:新航路开辟,西方国家侵扰中国东南沿海;
为维护封建统治,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2分)
(2)变化:家庭手工业逐步破产。(1分)
说明: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分)
(3)特点:50年代与苏联贸易迅速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贸易迅速增长);
80年代以来与美、日等国的贸易迅猛发展(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贸易迅速增长)。(评分说明:每点2分,不超过4分)
国际因素:世界政治格局由两极对峙向多极化趋势发展,苏联解体;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2分)
国内因素:我国调整外交政策,从一边倒到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2分)
本题解析:(1)第一问“15世纪早期”中国处于明朝时期,对外交往方面的表现是闭关锁国,与此同时西欧发生了新航路的开辟。第二问,结合在15世纪中国受到的西方侵略回答。(2)要结合材料二、三的信息回答。(3)第一问,根据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归纳。第二问,根据20世纪50年代与80年代“国际、国内因素”归纳。
点评:近代前夜,在西方经济快速发展、对外扩张之时,中国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西方在新航路开辟后的对外扩张中,中国明显落后下来。在近代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逐渐的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主动的融入世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彼得·盖伊在其著作中写到:“对成千上万知道它的人和观察家来说,在1760-1800年之间,生活彻底地改变了。”“这个时代疯狂的追求发明”。这种精神可能出现在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这个时代疯狂的追求发明”发生在1760-1800年之间,这符合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特征,所以答案选B,A C D三国工业革命开展均晚于此时。
点评:两次工业革命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仔细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成为高考经常考查的对象。尤其是对工业革命的影响的异同比较更是比较对象中的重点,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自由贸易的阶段,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赞:“我看到这列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铁路旅行的盛行
①加剧了整个社会流动的速度与规模?②对当时的社会关系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③实现了人与人的平等,结束了封建时代?④反映了工业革命对社会变迁的巨大影响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