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同治十三年,李鸿章奏:“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为了应对强敌,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
A.采取出卖国家利益方式求得和平
B.开展洋务运动实现富国强兵
C.通过改革政治制度以图自强
D.通过外交努力来“以夷制夷”
2、判断题 针对下表(中国与美国、印度人均钢和电产量的比较)反映的情况,中共作出的决策是
?
中国 (1952年产量)
美国 (1950年产量)
印度 (1950年产量)
钢产量
2.37公斤
538.3公斤
4公斤
发电量
2.76千瓦时
2949千瓦时
10.9千瓦时
[?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
C.没收官僚资本
D.开展“五反”运动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白城县岭下、胜利、建政三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 单位:户

? 材料二1952年2月,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的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依据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学系资料室:《农村政策文件选编》(一)
?材料三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现行农村政社合一的体制显然很不适应。宪法已明确规定在农村建立乡政府,政社必须相应分开。 ?
——引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1983年)
请回答:
(1)运用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农村阶级结构发生变动的根本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1953年时的农村状况与国家工业化发展目标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提到的“农村政社合一体制”具体指什么?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它为什么不适应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题 小明驾驶时光机器回到1918年,碰巧遇见状元实业家张謇。张謇开心地对他说:“这几年的生意特别好!”小明帮助张謇分析了生意好的最主要原因,他应该说的是
[? ]
A.张謇自身善于经营
B.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
C.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经济掠夺
D.他是状元,身份特殊
5、判断题 李鸿章认为:“然欲自强必先理财。”因此他创办了
A.轮船招商局
B.江南制造总局
C.汉阳铁厂
D.天津机器制造局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