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试卷《古代中国的经济》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三)
2017-07-31 14:26:3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各图中,在统一过程中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2、选择题 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主要原因包括 ①自然条件 ②人口密度 ③开发早晚 ④生产技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3、选择题 以下选项是某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史话”时引用的内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汉朝以后,铁犁、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B.唐制瓷业技术高超,已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C.宋代“市”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形成街市 D.明清两朝推行“海禁”政策,禁止海外贸易
|
4、综合题 古代中国农业社会发达,创造了先进的农业文明,但在近代与工业文明的交流碰撞中发生了变化。
材料一 “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
(1)在“稳定小农”的思想指导下,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又有什么样的表现?(6分)
材料二 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午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2)材料反映了怎样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6分)
材料三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象?(4分)“机器之利”显而易见,为什么“名卿巨公”还“以为非者亦半”,(4分)
材料四 下表是我国1956年国民经济^91考试网私经济成分的比较:
项目
|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
| 私有制经济所占比重
|
国民收入
| 92.9
|
5、选择题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