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新加坡和韩国在工业化过程中获取资金的相同途径主要是? (? )
A.利用金融贸易获取资金
B.依靠资源出口换取资金
C.大力吸收外国资本
D.依靠转口贸易积累资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60年代开始,新加坡和韩国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遇,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转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既不做为出口国,也不是进口国,只是充当货物的转运地的作用,但要收取一定的关税。显然D不符合。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2分)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反映着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汉武帝专置五经博士,儒家的《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五种著作被尊崇为五经亦自此始。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更进一步地贯彻这个政策,开办太学。太学生主要学习的课程为五经。读经注重考据,释经要严守师法、家法,不可越雷池半步。每年考试,通五经之一者,便授予下级咨询官吏之职,优秀者可充任皇帝侍从,更加优异者破格提拔。
(1)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时期太学的特点并指出其主要作用。(6分)
材料二?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都变坏了。 ……(教育要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要成为天性所造成的人,而不是人造成的人。……从我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人……。
——卢梭《爱弥儿》
(2)据材料二,概括卢梭的教育思想并指出其反映的时代精神。(2分)
材料三?教育部拟定发布了“全国高等学校1952年的调整设置方案”,仿照苏联高校模式,实施全国高校院系调整。……除保留少数文理科综合性大学外,按行业归口建立单科性高校;大力发展独立建制的工科院校,相继新设钢铁、地质、航空、矿业、水利等专门学院和专业。
——《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以苏联为师”的后果》
(3)据材料三,概括1952年高等院校调整的特点。结合新中国的内外政策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特点:以五经为主要内容;限制个人见解;严格考核;选拔入仕。(4分)
主要作用:培养儒家治国人才;加强思想统治,巩固中央集权。(2分)
(2)思想:尊重天性的自然教育思想。(1分)
时代精神:人文主义(理性主义)(1分)
(3)特点:以苏联为师;重点发展工科专业院校。(2分)
原因:“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实行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2分)
本题解析:(1)第一问需要回答两个方面的问题,这两个问题间是有联系的,先找到第一个问题的答案,第二个问题可依据第一问的答案回答。关于汉武帝的太学的特点在材料中可直接归纳出来,通过材料一中的内容归纳即可。第二个小问题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五经都是儒家的经典作品,体现了思想上的以儒学为主,政治上的目的是为了巩固中央集权。
(2)第二问,首先要确定卢梭的身份,他是启蒙运动时期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并且他是最激进的一个,他倡导人民主权。启蒙运动倡导人性与人的理性,所以可依据材料中的“从我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人……。”来回答他思想所体现出来的是时代精神。
(3)第三问中的特点可依据当时的时代背景来分析归纳。1952年是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期,当时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孤立封锁中国,所以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倒向苏联,在教育体制上也是学习苏联的模式,这样是背景之一。第二个是国内背景,新中国百废待兴,尤其是在经济建设上,近代中国的重工业基础十分的薄弱,所以在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过程中优先发展重工业成为了重点内容。有关于原因的分析可从背景中直接提炼出即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教育有特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蒙启运动·卢梭的思想;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新中国的高等教育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观察柱状图,图中数据的变化表明( )

A.第一个五年计划已顺利完成
B.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初步实现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
D.我国正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中信息显示建国初期我国对外贸易中国营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并且呈上升趋势,私营经济所占比重逐渐下降,这是建国后由新民主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过渡的结果,答案选D,A项发生在1957年, B项说法错误,C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三项均与建国初期的史实不符。
点评:建国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是高考中的常考点,内容包括国民经济的恢复,社会主义改造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尤其是第三项内容又可分为三个阶段:1956~1966年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的巨大破坏和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阶段特征在学习中必须牢固把握。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宋明理学的积极方面有
① 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②注重人的气节、品德
③讲求自我节制、奋发图强?
④强调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宋明理学虽然压抑、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望,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但是在塑造民族性格方面起到了积极地作用。其积极方面主要有: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注重人的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奋发图强;强调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等。因此①②③④都正确。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宋明理学的影响。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宋明理学的背景、内容等也需要把握。此外,儒学发展的历程等也是考试的重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回忆录中谈到中英联合声明时也承认: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意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英国在谈判开始时并不打算把香港整个交还中国,到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这是英国不情愿而又不得不做的。英国“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的根本原因
A.“一国两制”能保证香港的持续繁荣
B.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综合国力得以提高
C.香港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D.到1997年,英国租借香港期限已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反映了英国“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的原因“是同一个不愿意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结合所学知识,1984年签订《中英联合声明》的根本原因是改革开放,综合国力的提高。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