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恩格斯说:“战争证明:哪怕出于纯粹军事上的考虑,俄国也需要铁路和大工业。于是,政府着手培植俄国的资本家阶级。但是这个阶级没有无产阶级是无法存在的,而为了创造无产阶级分子,不得不实行所谓农民解放。”材料中的“战争”是指
A.克里米亚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十月革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回答本题首先需明确“农民解放”指俄国进行的1861 年农奴制改革。结合1861 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可知这场战争指克里米亚战争。克里米亚战争成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直接导火索,推动了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客观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A。
点评:克里米亚战争使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加剧了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爆发了席卷全国的农民运动;同时也震撼了贵族地主的统治,使俄国统治者从政治昏睡中清醒过来,客观上加速了改革的步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农奴制改革的法令中最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条款是(?)
A.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
B.无条件地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
C.农奴摆脱农奴主的控制
D.高价赎回一小块份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农奴制的废除,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大大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BC表述不当,农奴制残余仍然大量存在;D应是农奴制改革不彻底的表现,因此选A。
点评: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1)积极影响:农奴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农奴制的废除,大大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它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2)不彻底性:农民在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俄国9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村人口一半以上是农奴。农奴每周被迫在领主的庄园内无偿劳动三四天,然后才能利用其他时间耕种自己的少得可怜的份地,还要承担很重的赋税。?
《简明世界通史》
材料二?农奴在适当的时候将获得自由农村居民的一切权利……农民有权利赎买他们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赎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1861年沙皇颁布的解放农奴宣言
为了加强对改变后农民的控制。政府把农民组织在旧有的农民村社中,实行连环保。村社在名义上由农民选举公职人员,实行“自治”,但又规定村社隶属于地方行政机构,必须执行政府的一切法令;地主有权否决村社的任何决议,有权要求撤换村社公职人员。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改革后,农村的自然经济转化为小商品经济,贫富不均的现象日益严重。出现了阶级分化,农村中分化出一些资本家性质的农业经营者,他们用多种方式积累资本,添置新式农具,购置耕地,雇佣大批劳动力,发展资本主义农业。
(1)综合上述材料,指出1861改革后的俄国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上述变化对俄国社会近代化有何重大影响?
材料四?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增加了35倍多。
《世界近现代史》
(3)材料四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
(1)变化:农民的身份地位由没有人身自由的农奴变为拥有私产的自由农民;农村基层组织“村社”取代了原来农奴主对农民的管理;在农村经济中,资本主义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等。(3分,言之有理即可)
(2)影响:为俄国的工业化创造了劳动力、市场、资金等条件;为俄国上层建筑领域的近代化改革创造了条件等。(4分)
(3)现象:俄国经济发展迅速。(1分)
原因: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使得工业发展有了自由劳动力的来源;贵族地主通过改革掠夺了大量资金,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工业发展的资金需求等。(2分)
本题解析:
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进步作用是( ?)
A.造成了资本的集中
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C.强化了中央集权
D.扩大了国际市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主要就是从法律上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世纪40年代,俄国机器工厂首先出现于( )
A.棉纺织业
B.交通运输业
C.冶金业
D.采煤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结合教材内容,不难看出俄国机器工厂首先出现于棉纺织业。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