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语句出自不同时期的所史文献或历史人物之口,其中分析不恰当的是
甲:“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乙:“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丙:“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丁:“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 ]
A、甲、乙的观点相似,都认为农业涉及民生,应加以重视
B、乙、丙的观点相对立,乙强调农本,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
C、丙、丁的观点相对立,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丁强调工商为末
D、甲、丁的观点肃对立,甲强调农本,丁强调工商为末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说法符合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特点的是?(?)?
①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② 经营方式是“男耕女织”?
③ 生产主要是满足家庭生活需要?④自耕农无需承担国家的赋税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小农经济的特点,它以家庭为单位,经营方式是“男耕女织”,生产的目的是满足自身的需要,但是自耕农需要向国家缴纳赋税,所以④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列言论中不能反映重农抑商政策的是 (?)
A.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B.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D.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视农业、限制工商业发展的政策。A项认为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B项体现的是农工商并重的思想;C项限制商人的地位,对商人征收重税;D以农为本,以商为末。故选B。
点评: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于战国时代,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中将重农抑商政策第一次明确提出。以后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将其作为基本国策,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经济政策。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中国幅员是那么广大,居民是那么多,气候是各种各样,因此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物产,……所以单单这个广大国内市场,就够支持很大的制造业,并且允许很可观的分工程度。……假设能在国内市场之外,再加上世界其他各地的国外市场,那么更广大的国外贸易,必然大大增加中国制造品,大大改进其制造业的生产力。”100多年后严复折服于这些关于中国的论述,是因为这里亚当·斯密
A.指出当时中国工商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B.建议西方列强尽快打开中国市场
C.羡慕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条件优越
D.盛赞康乾时期中国经济的高度繁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分析材料可容易排除B、D两项,这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材料中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具有优越的条件,但没有开拓国外市场,中国工商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A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从汉武帝时代起,政府在产盐地区设置盐官,实行统一生产。这说明煮盐业是一种
[? ]
A.家庭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私营手工业?
D.田庄手工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