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本富最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
——引自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徽商谚语“钱,采也,采有源方有流,狡诈生财者,自塞其源也,以义为利,不以利为利,自当广开财源。”?
——引自《徽商的智慧》
材料三?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讲格致,通化学,用机器,精制造,化粗为精,化少为多,化贱为责,而后商贾有懋迁之资,有倍蓰之利。
——《张謇全集·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司马迁的经济思想。(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徽商的经营理念(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经营理念形成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作者的主要思想(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1)提出了趋利求富的合理性;(2分)赞扬重农思想,肯定以工商致富者,批判以不道德致富者(2分)(如果只答“他将致富手段分为上、中、下三等”给1分)。
(2)理念:徽商经营讲究诚信,以义取利,(2分)体现贾而好儒,贾儒结合的特点。(2分)
原因:明清之际商业发展,推动了商帮的形成,诚信经营是其发展的根基;(2分)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社会地位较低,贾儒结合以提高地位。(2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每点2分)
(3)思想:“实业救国”思想,(2分)
影响: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4分)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业救国是无法实现民族独立富强。(2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可以概括出司马迁赞同人们趋利求富;从材料“本富最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可以看出司马迁重视农业,并把致富手段分为上、中、下三等。
(2)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从材料“以义为利,不以利为利,自当广开财源”可以概括出徽商的经营理念。根据所学知识,徽商经营理念形成的原因:明清之际商业发展,推动了商帮的形成,诚信经营是其发展的根基;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社会地位较低,贾儒结合以提高地位。
(3)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从材料“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和文章出自《张謇全集·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可以得出作者的主要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来分析实业救国的理念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37分)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到公元1160年时,出于财政的考虑,要求对财政政策进行转变:一贯可以从对外贸易中征得大量税款的南宋政府,为了促进海外贸易,通过维修海港和运河、修建防浪堤、修建灯塔、管理货舱、建设旅馆和对可以将外国商船招进中国港口的商人予以奖励等方式,来发展海外贸易。……正是因为这些中国陶瓷制品在国际上十分畅销,才造成了后来国外将“中国”一词和“瓷器”一词二者间相等同。
——[美]康拉德·希诺考尔《中国文明史》
材料二?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材料三?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货值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四?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前身是“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二次大战后,美国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1947年,筹组了一个多边性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主张大幅度削减关税及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目的是大量输出美国商品,趁在国际上没有竞争对手之时抢占国际市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为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提供了便利。
——李景治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南宋时期和明清时期对外贸易性质有何不同?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2分)
(2)据材料三指出晚清时期对外贸易变化的总趋势。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GATT与WTO的作用有何异同,并分析前者向后者演变的时代背景。两者与中国有何联系?(12分)
(4)综合以上材料和分析,概括指出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5分)
参考答案:(1)性质:南宋主要是商品贸易;明清主要是朝贡贸易。(4分)
影响:南宋: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促进手工业发展。(4分)
明清:扩大中国国际影响;造成沉重财政负担。(4分)
(2)总趋势:由贸易顺差向逆差转变(或:进口不断增加)。(2分)
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通商口岸不断增加;列强所获贸易特权不断增多;中国自然经济不断解体,市场扩大;中国传统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加剧。(6分,任答三点)
(3)相同:促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推动世界经济发展;(2分,任答一点)
不同:GATT为战后初期美国对外经济扩张提供了便利。(2分)
背景: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动摇,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三足鼎立格局形成;两极格局解体后,市场经济被世界普遍接受;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GATT已不能适应时代需要。(4分,任答两点)
联系:中国是GATT创始成员之一,80年代开始“复关”谈判;90年代转为“入世”谈判,2001年正式加入WTO。(4分)
(4)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政府政策;国际环境;国际组织的推动和贸易规则的制定。(5分,任答三点。其它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M.Godtey)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材料中“引发人们经营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指的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B.商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D.闭关锁国不利于商业的发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古代商人社会地位低下,经营致富后往往追求功名,而不是扩大再生产,这样就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选项ACD与材料要表述的内容不符合。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为表达对祖国六十华诞的美好祝福,今年国庆前后全国各地街头的花卉摆放品种多,规模大,鲜花市场的销售也空前火爆。花卉生产早在明清时期就形成专业区域,当时被誉为“花乡”的是
A.山东东昌
B.福建漳州
C.北京丰台
D.浙扛嘉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以国庆六十周年为背景材料,通过设置新情境考查考生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属于容易题。此题考点为明清的农业商品化表现。清代前期,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卉,被誉为“花乡”。故选C。而当时的山东东昌产棉花、福建漳州产烟草,浙江嘉兴产丝绸,故A、B、D都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据《宋史》记载;“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辽界灾荒严重,不断到宋境籴粮,雄州一次出官仓2万石,贱价以粜。”此种贸易属于?(?)
A.朝贡贸易
B.民间贸易
C.榷场贸易
D.对外贸易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