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重读近代史》一书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反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国民革命运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并与教材内容联系的能力。材料中,缔造者们的言辞出现了“凶暴”,还有等级的森严,这使贫民极其失望,反映了农民运动的特点,C不是由缔造者发动的,也没体现森严的等级;D也不符合森严的等级,CD排除;义和团运动不符合森严的等级,太平天国运动中,洪秀全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袖特权思想严重,等级森严。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人民英雄纪念碑下层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八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浮雕镌刻着170多个人物形象,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28年来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斗争史实。

材料二?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一一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请写出材料一中四幅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4分)
(2)指出材料一中图二、图四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地位。(2分)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虎门销烟、五四运动、抗日战争、渡江战役 (或解放战争)。(4分)
(2)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2分)
(3)是因为中国近代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推翻了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分)
(4)救亡图存或反侵略求民主或反帝反封建。(2分)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中四幅图片的时间和内容判断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图一是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图二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图三反映的是1937-1945年的抗日战争;图四是1949年4月21日的渡江战役。
(2)图二的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图四1949年4月21日的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取得胜利。
(3)材料二指出:“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决定的。第二小问考查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贡献。
(4)中国近代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不仅要反抗本国的封建统治,还要反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这决定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反侵略求民主或反帝反封建。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南京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见证了中国近代的耻辱和记录了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足迹。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②渡江战役③南京大屠杀④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建立⑤汪精卫建立的伪国民政府⑥太平天国定都
A.①⑥③④⑤②
B.①④⑥③⑤②
C.①⑥④③⑤②
D.①②③④⑤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史实的能力,难题。①是1842年《南京重要条约》的签订;②是1949年;③是1938年;④是1912年;⑤是1940年;⑥是1853年。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分南京是我国一座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阅读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
?
(1)列举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南京建立的两个政权的名称及其性质。(4分)
(2)列举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南京颁布的体现历史发展方向的两部著名文献。(2分)
并结合两部文献的内容.简析其性质(6分)
(3)这两部文献最终的结局如何?导致这些结局的共同原因有哪些?(3分)
参考答案:(1)太平天国---农民阶级政权;南京临时政府—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4分)
(2)《资政新篇》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分)《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政治上主张以法治国,由公众选举官吏;经济上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办保险事业;文教上提倡兴办学校;外交上主张自由通商。(3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有选举和被选举权,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3分)
(3)《资政新篇》没有实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被袁世凯废除。共同原因在于没有充分的经济基础,是由阶级局限性和社会性质决定的。(3分)
本题解析:(1)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从图上两个人物可知一个是洪秀权,一个是孙中山,结合所学知道一人领导太平天国运动,一个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然后注意几个关键词,反映时间的“旧民主主义”反映地点的“南京”就可答出。
第一小问考查的就是再认再现的能力,注意“体现历史发展方向”这个要求,太平天国运动颁布的应该是什么。第二小问考查的是学生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的能力。要结合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然后通过内容说明其性质,一定要把内容答出。
第一小问考查的是再认再现历史史实的能力,这一问,是什么结局就直接回答。第二小问考查学生归纳、比较、概括的能力,审题时注意要回答的是“导致这些结局的共同原因有哪些?”在各自的原因中,找出相同点。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对历史事件发生背景的描述准确的是
[? ]
A、圆月高悬的夜晚,伟大文学家屈原投汨罗江而亡
B、张骞出使西域时,友人弹奏《阳关三叠》以表达惜别之情
C、金田起义发生时,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南昌起义发生时,江淮大地已过了梅雨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