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2分)人类历史经历了一个从分散的、局部的向整体的、全球化发展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列图片
?
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500周年邮票?史蒂芬孙制造的火车机车
(1)材料一这两幅图片所反映的是哪些重大历史事件?这些事件的相同影响是什么?(4分)
材料二?有学者指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因为,有两种因素促使了这种变化……其一,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其二,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2)依据材料二,指出“技术上、体制上”这两种因素的具体含义。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3分)
材料三?有人说: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时,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时,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时,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3)依据材料三,概括说明三十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和行动来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从中可以总结出哪些成功的经验?(5分)
参考答案:(12分)
(1)(4分)
新航路的开辟(1分)工业革命(1分)
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加强世界各地的联系;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答出两点即给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3分)
信息技术的发展(1分)市场经济体制的广泛建立(1分)
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1分)
(3)(5分)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分)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1分)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分)
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国情出发;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抓住机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答出两点即给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历程和中国融入全球化的措施。
(1)观察图片,联系相关知识回答。“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500周年邮票”反映的是新航路的开辟;“史蒂芬孙制造的火车机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工业革命。联系教材知识,归纳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的共同影响(尤其是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2)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现代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3)联系所学知识,中国在全球化浪潮中“每一步都没有落空”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的起步”——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形成”—— 1991年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的加速”——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第二小问属于开放型的问题,考生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针对蒸汽引擎机动车带来的“公共安全”问题,186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机动车法案》,对机动车发展进行规范,其中两条主要规章如下:限制行车速度,市内不超过3公里/时,乡间不超过6公里/小时;还必须有一人打着红旗在前面带路。因此又被称为“红旗法案”,该法案在1896年被废除。“红旗法案”的实施
A.不利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
B.阻碍了英国工业化的实现
C.表明保守势力控制了议会
D.阻碍了英国新兴工业的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考查对英国工业革命的理解。题干时间是1865年,此时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实现了工业化, A、B都不对;材料主要说明由于“公共安全”以法案来限制机动车的时速,它阻碍了新兴工业的发展,但并不能说明保守势力控制了议会上院,故C项错误。本题选D。
点评:还可以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条件:①资本——通过殖民贸易、殖民掠夺、贩卖黑奴等活动,积累大量财富。
②劳动力——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③技术——手工工场的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④市场——海外贸易扩大,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⑤原料----国内丰富的资源和海外殖民地提供了廉价的原料。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4——17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黑奴贸易路线图
材料三 “14和15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萌芽。”新兴资产阶级为了发展生产需要科学文化知识,而新文化的发展必须冲破教会的桎梏。在社会兴起了复兴希腊罗马的哲学、文学、艺术作品和历史人物。重新研究已被湮没了千年之久的古典文化。它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反封建制度的斗争。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体系是“人文主义”。
——朱寰主编《世界中古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况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数人仍然认为新航路开辟对历史发展的影响是利大于弊,你同意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文艺复兴产生的经济根源是什么?指出文艺复兴的实质。分析“人文主义”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引发了各洲之间疾病的大传播,使人类健康受到严重威胁;②促使人类在被传播的地方找到了治疗和预防传染病的药和方法;③推动了奴隶贸易的盛行。
(2)赞同。一方面,虽然新航路开辟给亚非拉地区带来了巨大灾难,但另一方面,就总体而言,新航路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封建势力的衰落;同时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推动了世界向近代社会的过渡,客观上有利于人类的进步。
(3)“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中说:“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主要原因是从它们的传统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其特征是通过自由市场的杠杆作用,推动了工业化,形成了内生型的自由主义工业化模式。”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
A.发挥宏观调控对经济调节作用
B.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其丧失统治地位
C.促进西方社会垄断时代的到来
D.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将其彻底废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主要原因是从它们的传统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是强调传统社会内部自由主义推动了工业化,故C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 史实
| 结论
|
A
| 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 宋代以后雕版印制技术基本不再使用
|
B
| 考古发现唐长安城中的坊建有坊墙
| 唐代城市中普遍实行坊市制
|
C
| 19世纪中期,英国生活资料及生产原料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95%,约50%的工业产品销往国外
| 英国已经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
|
D
| 1951—1955年,苏联对农业的投资由年均200亿卢布增长到409亿卢布
| 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辨析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ABD的史实与结论之间不能形成完整的逻辑关系,史实正确但要得出后面的结论尚显不足,而且这些结论与史实也不相符。只有C项史实与结论能够形成相对准确的逻辑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