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试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皇帝制度。由材料“倚辨於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可知,秦始皇大权独揽,反映了皇权至上的特点,故C符合题意。A、B、D三项与题意不符。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文官出行图》。该图反应的朝代可能是( )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材料图可以看出文官出行,规模大,场面足,从中可以看出是宋朝。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策略,文官受到重用。故选C。ACD项明显错误,这三朝未实行重文政策。
考点:北宋的重文轻武政策
点评:重文抑武或重文轻武是宋朝建立后的国策,由于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权建立了宋朝,且当时五代时期下属推翻上司夺权称帝的现象相当普遍,所以对武将非常不放心,采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用丰厚的待遇以解除他们对中央皇权的潜在威胁。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8分)古往今来,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3分)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6分)
材料三 美国历史学家布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制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民建立了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
——《美国的历程》
(3)依据1787年宪法,所建立的“新型的共和国”是如何解决上述弊端,同时又避免专制政体的?(4分)
材料四 无产阶级政权应是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代议机构依然存在,然而作为特殊制度的议会制,作为立法和行政的分工以及议员们享有特权的议会制,在这里是不存在的。
——列宁《国家与革命》
(4)依据材料三,概括归纳列宁心目中的无产阶级政权有何特点?(2分)
材料五 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这是理论和实际一致的一种制度。
---摘自建国初期民盟主席张澜的一次讲话
(5)材料五中的“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在我们国家的政治生活具有怎样的地位?(3分)
参考答案:(1)表现: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明废丞相,设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3分)
(2)完美之处:不流血、妥协。(2分)
办法: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4分)
(3)建立联邦政府,加强中央集权;中央与地方实行分权;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分权制衡原则和相应的民主原则。(4分)
(4)特点:立法与行政统一;议员没有特权。(2分)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分) 评价:是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奠定了新中国的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2分)
本题解析:(1)”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材料中的集权体制就是秦始皇首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秦始皇设立丞相制度,是为了辅佐皇帝治理天下,但是相权很大威胁了皇权,唐朝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明朝废除宰相制度,首辅大臣兼有宰相的职责却没有宰相的权力。
(2)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和处理有效信息的能力,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再现再认历史知识的能力。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发动政变,完美之处在于不流血、妥协。“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是关于英国政府权力的分配,通过《权利法案》等法律文献和一系列的原则精限制束国王的权力,并使首相对议会负责,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这些根据所学知识可解决。
(3)针对“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弊端,建立联邦政府,加强中央集权;中央与地方实行分权;古代民主的局限主要表现在直接民主制度的弊端,而美国建立的代议制民主是对其的突破;同时,美国在广土众民的疆域上实现了共和制也是对小国寡民制度的突破;当然,美国建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通过分权制衡维护和保障民主。
(4)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和处理有效信息的能力,和比较思维能力。“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代议机构依然存在,然而作为特殊制度的议会制”,其特点是立法与行政统一;“作为立法和行政的分工以及议员们享有特权的议会制,在这里是不存在的”,结合材料可知巴黎公社的议员和资产阶级的议会制不同,议员没有特权。
(5)从材料来源看,是建国初期,“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从内容分析,材料反映了人民主权,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结合教材知识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奠定了新中国的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
亦称“君主立宪”。君主立宪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用宪法限制君主权力的政治制度。一切都要由法律决定君主没有实权而且本身也要遵循法令。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君主不直接支配国家政权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如英国从法律上看英王是“一切权力的源泉”、“国家的化身”但实际上英王的权力虚有其表法律上赋予英王的权力都由内阁和议会行使。在现代英国国王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一种权力象征。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建立·三公九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唐朝君主专制的加强·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内阁制;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议会至上;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巴黎公社·革命措施;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地位;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王沔(音mian,三声),字楚望,齐州人。……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此段文字中的王沔最有可能是
A.汉朝人
B.唐朝人
C.宋朝人
D.清朝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中有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两个关键词,可以得出这是宋朝的官职;汉朝独特的制度有内外朝,唐朝首创的有武举,清朝独有的制度有军机处,故选C
点评:关于宋朝的制度,还可以考查知州,通判(监督知州),转运使(地方钱粮运至中央),三司使(中央财政),宋朝的殿试(天子门生)等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8分)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图示如下:
中央集权与四大基本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图中每项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1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制度创新对王朝盛衰的影响。(16分)(要求:联系中国封建王朝盛衰的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1)郡县制度: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免,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尊儒制度: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为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思想基础;
科举制度:把选拔人才和任免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为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
国有专营制度:有效控制国家重要资源,扩大了中央财政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
(2)要求:联系中国封建王朝盛衰的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
观点:制度创新有利于王朝的强盛。
史实:汉代政治:中央设尚书令消弱相权;推恩令消弱了王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盐铁官营,打击了地方商贾势力。文化:设太学,郡学,推行儒家思想。结果汉武帝时西汉最强大。(也可以唐代为例:政治:三省六部制加强了皇权,科举制选拔了人材;经济:均田制促进了经济发展;文化:实行开明的文化政策,三教并行促进文化繁荣。结果先后出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局面)
观点:僵化的制度导致王朝衰弱。
史实:明清时期,政治:废宰相权分六部,设内阁,军机处,强化皇权导致社会腐败;经济:重农抑商,实行国有专营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文化:推行僵化的八股取士,不利于科技的创新。总之,导致明清时期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
本题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运用的能力,解答本题必须依据图片中“郡县制”“尊儒制度”“科举制度”“国有专营制度”,重点抓住“加强中央集权”逐一分析归纳。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在秦朝在郡县制下,官吏的任免均由中央决定,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为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思想基础;科举制度把选拔人才和任免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为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国有专营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
第(2)问,属于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论证问题的能力和思辨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观点,可以以制度创新有利于王朝的强盛或僵化的制度导致王朝衰弱诶观点,其联系中国封建王朝盛衰的相关史实分析归纳,可以分别结合汉朝与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归纳,需要做到史论结合,史实运用要准确,言之有理,围绕主题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高频考点《欧美代议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