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三十年的征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反映出新时期中国在吸收世界现代文明方面出现了哪些新变化?(4分)
材料二?全国人大政协召开情况表
届次
| 时间
| 届次
| 时间
|
第三届全国人大
| 1965.2
| 第三届全国政协
| 1959.4
|
第四届全国人大
| 1975.1
| 第四届全国政协
| 1964.12
|
第五届全国人大
| 1978.2
| 第五届全国政协
| 1978.2
|
第六届全国人大
| 1983.6
| 第六届全国政协
| 1983.6
|
第七届全国人大
| 1988.3
| 第七届全国政协
| 1988.3
|
第八届全国人大
| 1993.3
| 第八届全国政协
| 1993.3
|
材料三?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于1982年全面修改了宪法,以后又通过四个宪法修正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200多件现行有效的法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6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摘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据此指出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趋势。
材料四?近30年来,中国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从1978年到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473亿美元增长到22257亿美元,……农村贫困人口由2.5亿人口减少到2300多万人。1978年以前,中国外汇储备从未超过10亿美元,2006年末已突破1万亿美元。
——以上材料摘自胡锦涛、温家宝演讲稿
(3)改革开放近三十年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英国卫报学者提出"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结合所学解释这一观点。
参考答案:
(1)政府主导,全面开放;吸收、利用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方法;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发展市场经济);进入信息时代;外来文化融入民众日常生活。?
(2)成就: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逐步建成。趋势:制度化、法治化。
(3)根本原因: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成为中国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②会议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从中国的视角看)
③确立了对外开放的方针,中国逐步融入世界,2001年加人WTO。(从世界的视角看)
④进入21中国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影响世界经济格局变化,推动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从21世纪的视角看)
总之,所有这一切都源于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本题解析:(1)分析图片,围绕着改革开放、引进资金和技术;适应经济全球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接受外国教育;外来文化对生活习惯的影响等方面展开回答即可。(2)考察了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举措,答出两则材料体现出来的即可。(3)改革开放近三十年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党的领导及其理论的指导。(4)考察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强调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历史的巨大影响,进而强调繁荣昌盛的中国将在21世纪对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产生巨大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在重建法国政体的过程中, ……国内大多数人士主张恢复第三共和国的体制,但是戴高乐主张实行彻底的改革。他认为,战后法国的伟大抱负应是恢复“大国地位”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建立一种能保证“国家的持续性,政权机关的稳定性,政府行动的有效性”的新体制……
大战结束初期,世人刚刚摆脱法西斯暴政的奴役和威胁,普遍向往民主和分权。同时,法国的重建需要得到美国的扶持和援助,戴高乐一贯坚持独立自主,……显然不是担任政府首脑的合适人选。因此,不仅戴高乐于1946年愤然辞职,同年10月通过的第四共和国宪法也全然没有接受他的政治主张。第四共和国基本上延续了第三共和国的政治体制,国家实权掌握在议会手中……总统不掌握实权……
……在最基本的政治体制问题上,政局不稳的局面非常突出,内阁走马灯似地更迭,短短的12年中更换了21届政府,其中最长的不过一年多,最短的仅2天。
1958年,法国出现统治危机,……戴高乐以改革政治体制为先决条件,于同年6月1日出任政府总理。
1958年9月28日,新宪法获得公民投票的批准,10月5日,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宣告成立。第五共和国实行一种半议会制半总统制的共和政体,最大的特点是最高权力由议会转到总统手中,总统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以总统为首的行政权力得到空前加强。……1958年12月,戴高乐当选为法国总统。法国政治体制的变革,既是法国国内外形势变化的产物,也反映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需要适度强化行政权力以有效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客观要求。
——摘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20世纪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法兰西从第四共和国到第五共和国政体的变化及原因(10分)
(2)从历史根源的角度,你怎么看待法兰西第三、第四共和国的弱化总统权力、强调议会主权的特点?(5分)
参考答案:
(1)变化:由议会制共和国(1分)发展为半议会制半总统制的共和政体(国家权力中心由议会转到总统)(1分)原因:戴高乐想要恢复法国大国地位;第四共和国政府更迭频繁(政局不稳);1958年出现统治危机;资产阶级强化行政权力以有效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客观要求。(每点2分,共8分)
(2)根源:出于对波旁王朝君主制和拿破仑时期帝制形成的“个人权力”的不信任(1分);出于对法西斯暴政的恐惧和防范战争悲剧重演的考虑,民众普遍向往民主和分权(4分)。
本题解析:(1)变化:由材料中的“第四共和国基本上延续了第三共和国的政治体制,国家实权掌握在议会手中……总统不掌握实权”和“第五共和国实行一种半议会制半总统制的共和政体,最大的特点是最高权力由议会转到总统手中,总统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就可以得出答案。原因:也应该根据材料来回答。由材料中的“他认为,战后法国的伟大抱负应是恢复‘大国地位’”、“政局不稳的局面非常突出,……最短的仅2天”、“1958年,法国出现统治危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需要适度强化行政权力以有效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客观要求”可以得出答案。
(2)这一题要求从历史根源的角度回答,这是关键信息。所以要弄清题目中的“法兰西第三、第四共和国的弱化总统权力、强调议会主权”根本上是想限制个人权力,说明在历史上有个人权力过大或者专制独裁现象的发生,只要从这个角度出发就不难得出答案了。材料中的“大战结束初期,世人刚刚摆脱法西斯暴政的奴役和威胁,普遍向往民主和分权”应该是个有效信息,还应该从法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去思考类似现象,比如拿破仑时期的帝制和之前君主专制时期的表现,也是根源之一。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九龙?闻一多
我的胞兄香港在诉他的苦痛,母亲呀,可记得你的幼女九龙?
自从我下嫁给那镇海的魔王,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泪涛光涌!
母亲,我天天数着归宁的吉日,我只怕希望要变作一场空梦!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⑴诗中提及的香港、九龙,分别是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条约被割让的?
⑵请列举香港九龙回归的历程。
参考答案:
⑴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1860签订的中英《北京条约》。?
⑵1982年,邓小平第一次正式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来解决香港问题;1982年宪法的有关设立特别行政区的规定,为“一国两制”的实施提供了宪法依据;1982年,中英两国就香港问题举行谈判,解决香港问题;1984年中英两国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标志着香港进入政权交接过渡期;199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使1997年以后“一国两制”的构想在香港的实施有了法律依据;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举行政权交接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香港和九龙回到祖国怀抱。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香港、澳门问题。学生要注意香港与澳门问题的由来及香港回归祖国的过程。根据教材知识回答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列关于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论述,不准确的是(? )
A.早期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在本国确立
B.改革是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形式之一
C.19世纪中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浪潮的推动力是生产力的巨大变革
D.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不可能使半殖民地国家发生重大改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B、C三项表述正确,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反过来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又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进一步调整生产关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19世纪末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对半殖民地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促使半殖民地国家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亚洲进入觉醒时期。所以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使半殖民地国家发生了重大转变。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殖民化在世界范围内推动了现代化进程,西方资木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打破了封建主义的禁锢,带来了近代文明,迫使中国走出中世纪,迈向现代化,这是历史进步。有人说,对这样一个历史进程,不能再仅仅从侵略与反侵略、压迫与反压迫的立场去审视,否则就会对这段历史作出消极、 片面、情绪化的结论。对这段历史只能从价值论的角度去重新评价,才能对近代中国有更为木质的认识。
—《历史新知识》
材料二?许多学者认为,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是实现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帝国主义要按照自己的意志来改造一切社会制度落后的民族和国家。在这个意义上,他们最早促使中国走上现代化之路。但是,这种现代化是被严格地限定在是否有利于殖民统治范围之内的,即:不改变封建的社会经济制度以及政治和意识形态,只在某些方面做某些有利于外国侵略势力的调性 ,是极有限度的资本主义变革。这个意义上的现代化是不充分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则是要突破帝国主义所允许的范围,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从而实现现代化。
—《历史新知识》
材料三?马克思在论述英国的殖民统治与印度的社会发展时这样写道:“如果亚洲的社会状况没有一个根本的革命,人类能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如果不能,那么,英国不管是干出了多大的罪行,它在造成这个革命的时候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这么来说,无论古老世界崩溃的情景对我们个人的感情是怎样难受,但是从历史观点来看,我们有权同歌德一起高唱:‘既然痛苦是快乐的源泉,那又何必因痛苦血伤心?难道不是有无数的生灵,曾遭到贴木儿的蹂躏?’”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
请回答:
(1)关于近代中国“殖民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2)马克思在论述英国的殖民统治与印度的社会发展时的观点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哪一种观点相近?
(3)你对近代中国“殖民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的看法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材料一的观点是殖民化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材料二的观点是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是实现现代化的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
(2)材料一。
(3)西方殖民主义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发展,这应该说是历史的进步,但是它同时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导致近代中国的贫穷落后;殖民化和政治上封建专制主义的存在,会从根本上堵塞现代化道路。所以,解决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这两大问题是打开中国现代化前进通道的首要的、第一位的任务。
本题解析:本题从“殖民地化与现代化”关系的角度来设问,旨在考查阅读理解材料和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通过认真阅读分析材料可以找出其各自观点;回答第(2)问时关键是要抓住材料三中的有效信息,即“它在造成这个革命的时候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进而再寻找与之相近的材料;回答第(3)问时则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地看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