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李贽是反封建的思想斗士,思想特点主要是
①批判封建专制制度②否定孔子的权威③批判传统的道德观念④主张个性自由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李贽是明朝末年的著名思想家,其独特的离经叛道个性表现在②否定孔子的权威,③批判传统的道德观念和④主张个性自由,但李贽并未明确提出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所以①说法不符合李贽思想的史实,答案选B。
点评:李贽的离经叛道是其思想特点中最突出的表现,也可称为当时的“异端” 思想,所谓的“异端”,含义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李贽的思想不同于当时的主流理学思想;二是李贽的思想仍然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他只是针对当时儒学的败落提出尖锐的批判而并非彻底否定儒家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7分)中西方传统文化都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希腊遗产内部确立了一种深刻的内在紧张状态;希腊遗产为西方思想提供了智力基础。这种基础对将要持续2500年以上的一种极为生气勃勃的思想演变来说,既是不稳定的,又是具有高度创造力的。
——理查德·塔那斯《西方思想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具有高度创造力”的遗产有哪些?(4分)
材料二?相对封闭的内陆地理环境,使中国文化在一种与外界基本隔离的状态下自发地产生与发展起来。……较少借鉴和吸收别国的文化,并且没有因外来文化的冲击而使自己的文化出现断层、转型或湮灭,表现出稳定连贯的文化特征和别具一格的文化特色。由于相对封闭的内陆地理环境使中国与别国文化交流较为困难,……即使在接触外界文化之后,中国人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表现了一种自我中心的文化观。
——祝西莹 徐淑霞《中西文化概论》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8分)
材料三?明清之际文化,横亘在传统与近代的交界处。近年来,学术界关于明清之际文化的性质,有多种意见。在这些意见中,存在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明清之际是“中国哲学的启蒙”,其性质与西方的文艺复兴相类似,是近代文化的曙光;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明清之际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的自我调整”,绝不是“启蒙文化”,只是日落西山时天空中的“一抹晚霞”。
——《第一页与胚胎一一明清之际中西文化比较》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种观点加以论证。(5分)
参考答案:
(1)民主政治、人文主义。(4 分)
(2)特点:自发性;独立性;连续性;自我性。(4 分,答出两点即可得分)
成因: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延续;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长期占主导;儒家思想长期占统治地位。(4 分,答出两点即可得分)
(3)曙光说:明清时期,西学东渐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推动了进步思想家的出现,他们反对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主张工商皆本,迎合了近代历史的发展潮流,并对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思潮的兴起起到了启蒙作用。
晚霞说: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儒家思想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极其缓慢,明清的进步思想从根本上未能突破传统文化的桎梏,只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仍以维护封建秩序为根本目的,最终也没有改变中国落后与西方的命运。(5 分)
本题解析:(1)材料反映了“具有高度创造力”的古希腊遗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古希腊是民主政治的摇篮,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
(2)依据材料中的“中国文化在一种与外界基本隔离的状态下自发地产生与发展起来”、“表现出稳定连贯的文化特征和别具一格的文化特色”、“表现了一种自我中心的文化观”,由此可以总结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自发性;独立性;连续性;自我性。第二小问,结合材料可以总结出原因为: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结合所学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思想背景,分析出其原因还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延续;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长期占主导;儒家思想长期占统治地位。
依据材料总结出其观点:一是明清之际的思想文化是近代的曙光;二是明清之际的思想文化是一抹晚霞。(3)本题考查的是对明清思想活跃局面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评价。结合所学知识,明清时期思想文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思想家们反对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主张工商皆本,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思潮的兴起起到了启蒙作用。但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儒家思想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极其缓慢,明清的进步思想从根本上未能突破传统文化的桎梏,只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仍以维护封建秩序为根本目的,最终也没有改变中国落后与西方的命运。二者任选其一回答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 ]
A、格物致知
B、尊崇道统
C、心外无理
D、经世致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王阳明说:“你来看花树,它才存在;你不去看,山中的花树就不存在。”王夫之却说:“浙江有座山,我没有去过那山,就说那山不存在吗?”二者观点的本质区别是
A.心学与理来源:91考试网学思想的交锋
B.唯心思想与唯物思想的交锋
C.不同阶级学术思想的交锋
D.以什么样的方式维护统治的交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可知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心学从哲学本质上来说是唯心主义,而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积极倡导唯物主义,所以二人思想差别的本质是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间的根本区别,B项符合题意,AC两项表述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点评:明末清初产生了很多进步思想家,其代表性人物为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之所以会有众多的进步思想家诞生于明末清初原因在于社会此时发生了重大变化:政治上封建君主制度不断强化,日趋腐败;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新的社会力量正在萌发;文化上,程朱理学的弊端日益显现,遭到进步思想家的无情批判。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其中一种思想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该思想是
[? ]
A.民贵君轻的思想
B.君民共主的思想
C.经世致用的思想
D.天赋人权的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