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明代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两句名言反映了理学的积极影响,即重视社会责任感。A项反映的是人际关系,B项反映的是研究问题方式,D项反映的是儒家义理观,C项“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含义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强调以国家为重,反映高度社会责任感,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的思想家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要分清明清四位思想家的主要思想。故答案为C。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他认为:“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因此他发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唤。他是
A.陆九渊
B.黄宗羲
C.王夫之
D.顾炎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专论李贽说:“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社会环境”:儒学家提倡“三教合归儒”? B“个人理智”:强调三纲五常以巩固君权
C“廉洁和诚信”:挑战正统的思想和主张? D“形成丛林”: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主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说明了明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严重禁锢了个人的思想自由以及创新发展,而李贽则对此作出了大胆的批判,所以答案选C,A D两项描述的内容与明代时代特征不符,B项说法与题意正好相反。
点评:李贽认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并且他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他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但李贽反对或是批判的仅仅是程朱理学的伪善而不是要否定整个儒家学派。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关于黄宗羲与孟德斯鸠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猛烈抨击专制制度
B.提出限制君权的思想
C.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的新思想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但没有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故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符合题干要求,答案为C项;他们的思想都反对君主专制,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故A、B、D三项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