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
材料二 二千年来君臣一伦,尤为黑暗否塞,无复人理,沿及令兹,方愈剧矣!
|
——谭嗣同《仁学》
|
材料三 天演者,西国格物家言也……以为天不可独任,要贵人以持天……使人治日即乎新,而后其国永存,而种族赖以不坠,是之谓与天争胜。而人之争天而胜天者,又皆天事之所苞,是故天行人治,同归天演。
|
——吴汝纶《天演论·序》
|
材料四



|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变法思想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谭嗣同、严复的维新变法主张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四的三幅图片和所学知识,归纳维新派宣传变法的方式并举例说明。他们的维新变法活动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题 孔子以爱人之心协调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主张是 A.克己复礼、贵贱有序 B.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C.存天理,灭人欲 D.兼爱、非攻
3、判断题 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一种文化。它的变化是以非文本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代王朝都以“会典”“律例”“典章”或“车服制”“舆服制”“丧服制”等各种条文颁布律令,规范和管理各阶层的穿衣戴帽,对服装的质料、色彩、花纹和款式都有详尽的规定,不遗琐细地区分君臣士庶服装的差别,违者要以僭礼逾制处以重罚。 ——刘志琴《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史》 材料二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令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 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诫非所宜。” ——节选自康有为1898年9月递呈光绪皇帝的《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材料三 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以下是一组图片材料。
 图1 清代的长袍马褂
 图2 西服和中山装
 图3 “文革”时让人们的衣着
 图4 当代绚丽多彩的服饰
(1)材料一中有关服饰的规定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有何主张并说明其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材料中,从图1到图2,从图3到图4,你能看出中国服装变化有什么趋势?从这种变化中,你能得出中华民族在不同阶段各有何精神追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题 《盛世危言》中有这样一段话:自中外通商以来,彼族动肆横逆,我民日受欺凌,凡有血气孰不欲结发厉戈求与彼决一战哉!……我之商务一日不兴,则彼之贪谋亦一日不辍。纵令猛将如云,舟师林立,而彼族谈笑而来,鼓舞而去,称心餍欲,孰得而谁何之哉?吾故得以一言断之曰:“习兵战不如习商战。”依据材料推断其作者是(?) A.魏源 B.李鸿章 C.郑观应 D.康有为
5、判断题 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起到的最突出作用是 A.变法思想宣传 B.思想解放作用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实行君主立宪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