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7-31 15:32:4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根据西周的分封制,诸侯必须 ①定期向周天子朝觐述职 ②随同周天子作战 ③服从周天子命令 ④按田亩向周天子纳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下受封诸侯应履行的义务。被分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①②③正确;按田亩纳税始于春秋时期的鲁国,④错误。故选A。 考点:西周的分封制。 点评: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统治区域,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格局。但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全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分)制度创新、政策调整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故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葛洪《抱朴子·审举》 材料二 (17世纪后期)法国正处在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俄国的彼得大帝还在南征北战,建立专制帝国;德国和意大利则四分五裂,人民正期待着强有力的王者出现……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的崛起》 材料三 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主要原因是从它们的传统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其特征是通过自由市场的杠杆作用,推动了工业化,形成了内生型的自由主义工业化模式。……现代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的市场为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天地,但是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这样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1955年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 ⑴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一制度。(5分) ⑵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材料一中“历史性的转变”应该是从?社会转向 ?社会,结合史实从政治、思想、科技三方面概括英国“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的表现。(8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英法美“古典”发展模式的特点?西方国家修正“古典”发展模式开始的标志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美国克林顿政府是如何修正自身发展模式的?成效如何?(6分)
参考答案:⑴察举制(1分) 评价:在当时看来比较完善;体现出封闭性;权操于上,无从体现民意;存在着被察举的缺乏真才实学,品行不佳的弊端。(4分) ⑵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2分) 政治:“光荣革命”后,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国家;(2分) 思想:霍布斯和洛克的自由、分权等启蒙思想,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产生深远影响;(2分) 科技:牛顿力学的创立,标志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2分) ⑶特点:“自由放任”。(1分)。 标志:罗斯福新政(1分)。? 修正: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2分) 成效:经济持续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逐年走低;美国进入了一个“新经济时代”。(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7分) 材料一 夫其卓绝在上不与士民等夷者,独天子一人耳。天子以秉政劳民贵……尝试计之,人主独贵者,政亦独制。 ——章炳麟 材料二 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第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政府规定州郡直属中央,在州郡之下设置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单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安抚使除外。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经世大典叙录·官制》 (1)材料一中的“不与士民等夷者”体现的是哪一观念?这里的“独制”什么时候确立?(2分) (2)材料二中所说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具体说明该制度与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的进步性。(5分) (3)材料三中的地方官制有何显著特点?(3分)该设置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2分) (4)材料四表明,元初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意义?(5分)
参考答案: (1)观念:封建等级观念。(1分)秦朝时确立。(1 分) (2)郡县制。(2分)进步性:以地域关系取代血缘关系;中央政府(皇帝)掌握地方人事任免权;军权收归中央;地方服从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任答3点得3分) (3)特点:任用文臣担任地方官;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察;分散官吏的职权。(3分) 意义: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宋代经济文化的发展。(2分) (4)行省制度。(1分)意义: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②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4分)
本题解析:(1)依据材料中“不与士民等夷者,独天子一人耳”,可以体现出封建等级观念;依据所学知识,“独制”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确立于秦朝。 (2)根据材料中“秦始皇将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解除了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由此可以判断秦实行的是郡县制;第二小问结合材料可以总结出其进步性:行政地域取代血缘关系,官员由皇帝任命,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军权收归中央;结合所学知识,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3)依据材料中“州郡之下设置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可以得出中央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察;“陆续在各路设…四司,统称“监司”,可以得出中央分散地方官吏的职权;“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可以得出用文臣出任地方官。 (4)根据材料中“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可以得出元初地方推行行省制;根据所学知识,行省制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郡县制;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监察与谏议、行省制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汉武帝曾言:“汉家诸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事。” ——《汉武帝传》 材料二:“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大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焉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班固《汉书·武帝纪》(东汉) 材料三:孝武纂极,四海承平。志尚奢丽,尤敬神明。坛开八道,接通五城。朝亲五利,夕拜文成。祭非祀典,巡乖卜征。登嵩勒岱,望景传声。迎年祀日,改历定正。疲耗中土,事彼边兵。日不暇给,人无聊生。俯观赢政,几欲齐衡。 ——司马贞《史记索隐》(唐) 材料四:“武帝雄才大略,非不深知征伐之劳民也,盖欲复三代之境土。削平四夷,尽去后患,而量力度德,慨然有舍我其谁之想。于是承累朝之培养,既庶且富,相时而动,战以为守,攻以为御,匈奴远道,日以削弱。至于宣、元、成、哀,单于称臣,稽玄而朝,两汉之生灵,并受其福,庙号“世宗”,宜哉!” ——吴裕垂(清)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变更制度”的政治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三、四,概括指出班固、司马贞及吴裕垂三位史家对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分别持何态度?(6分)影响三位史家态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5分)
参考答案:(1)汉朝制度不完善、不成熟,存在王国问题、少数民族危胁边境等问题,需加强中央集权。(4分) (2)班固:肯定其文治,反对其奢靡;司马贞:批判、讥讽;吴裕垂:高度赞扬。(6分) 因素:汉武帝统治措施;史家个人立场;史家所处的时代环境。(5分)
本题解析:第一问注意对材料的分析并结合所学,其中在汉武帝时期的民族问题、王国问题等均可;第二问通过对三则材料的分析可以看出三者对汉武帝的评价是不同的,这既和史学家的个人情况、时代背景和汉武帝个人因素有关,要求学生能够全方位考虑史学事实。本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史料分析和综合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君主近臣,代起朝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如果这种情形是说汉武帝时代的话,下列史实可以论证这一看法的(?) A.三公决策,辅助皇帝 B.推恩诸侯,维护统治 C.攘夺相权,形成中朝 D.设中书门下分割相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以三公决策辅政是秦时的三公九卿制,故A项不正确;B项中的推恩诸侯说的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推恩令,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将相权分割,设立中书门下是北宋时期实行的限制相权的措施,故D项不正确;重用近臣,攘夺相权,朝廷始分内外朝是汉武帝时期实行中外朝制度,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