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周口为清朝河南四大名镇之一,乾隆《商水县志》记载:周家口集“人烟聚杂,…
三面夹河,舟车辐辏,樯桅树密,水陆交会之乡,财货堆积之薮。…豫省一大都会也。”
京汉铁路通车后,漯河取代周口而成为巨大的牲畜集散中心……到了1931年达到了4
万头的空前纪录…被称为“全国意义的牲畜集散中心”、“巨大的牲畜集散中心”的
就是座落在漯河市的“牛行街”(今泰山路)。上述材料说明(?)
A.民国时期漯河取代周口成为全国商业中心
B.民国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超越了乾隆时期
C.交通对于商业城镇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D.沙澧交汇使漯河比周口更具水路交通优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水陆交会的周口到京汉铁路的漯河,材料从交通的角度解读商业城镇的发展,指
出了交通对商业城镇发展的重要意义。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穿越时空,假若你回到春秋战国时期,你可以做到的是(?)
①用楷书抄写《论语》 ②学习《九章算术》
③带朋友去看京剧?④吟诵“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A.①③
B.③
C.④
D.全部无法实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注意限定词“春秋战国时期“,楷书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京剧形成于清朝道光年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孔子编订的《诗经》,因此选C,
点评:本题可用范围关键词排除法所谓范围关键词排除法,就是指题干确定了某一个范围(如时间、地点、人物、领域等),由此便排除了与此范围以外的题支。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课外活动中,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总结出春秋时期我国社会经济有了新的发展,但阻碍因素依然很多的结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阻碍因素是(?)
A.社会政局的动荡
B.少数民族的进攻
C.各地经济不平衡
D.旧生产关系的影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必须相适应,才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图是1949年京剧“四大名旦”的合照(左起:程砚秋、尚小云、梅兰芳、荀慧生)。从中得出的结论最准确的是

A.中山装开始大行其道
B.建国初着装具有明显的政治特色
C.长袍马褂依然很流行
D.时人着装土洋并存、选择多样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照片显示长袍与西装并存,呈现出选择多样化的特点。故选D。AC项错误,单纯的从照片看不出中山装大行其道或者长跑马褂流行;B项错误,照片显示的是服装多样化,显示当时尚未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
点评:近代以来,西方思潮冲击着中国传统的文化,在衣食住行等诸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服饰上,是旗袍和中山装是典型的中西合璧的产物。材料反映的就是中西文化冲击面前人们的服饰领域里的多样化选择。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中华全国风俗志》记载了某一时期江苏宜兴地区民间婚礼:“新郎高冠峨峨履声,在前面视之,固俨然一新人物也,讵知背后豚尾(注:即长辫)犹在,红绿辫线,坠落及地。又有所谓陪宾者,新郎之护卫也,多亲友任之,通常四人。此四人中,有西服者,有便服者,有仍服满清礼服者,形形色色,无奇不有。”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A.清朝末年
B.20世纪40年代
C.民国初年
D.20世纪50年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已经是各色服饰都有,“有仍服满清礼服者”,同时新郎又留有长辩,被称为“豚尾”反映了此时是民国初年。故选C。A项错误,作者明确表现了对前清落后习俗的讥讽;BD项错误,此时早已经是民国和新中国时期,留长辫子的习俗已经消失。
点评:此题反映了清末民国初期的社会习俗。辛亥革命的进行,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断发”和不缠足运动等,促进了平等观念的进一步的传入;与此同时,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礼仪、习俗等社会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近代交通和通信的变化等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