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7分)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
材料一
松江府
|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
苏州府
|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
|
嘉兴府
| 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
湖州府
| “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材料二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1)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10分)
(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7分)
参考答案:
(1)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2分)
关系:农业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2分)
变化: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或资本主义萌芽,(2分)纺织业显著发展,(2分)市镇经济繁荣,(2分)?
(2)自然经济加速解体;(3分)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2分)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2分)
本题解析:(1)基本特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两者关系:须理解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中的基础,可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但商品经济也可反过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可见两者的关系是主导与从属地位的关系;变化则应从江南纺织业发展情况分析,从商品经济发展程度、市镇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的变化来归纳,关键信息是“所由供百万之赋”、“计日受值”、“居者可七千余家”、南浔镇“烟火万家”。
(2)重大变动:由“蚕事乍毕”、“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可知变化之一是“自然经济加速解体”;由“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可知是“农产品商品化”;由“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可知“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由前述可以推论出: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该作品反映出清代

A.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
B.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C.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
D.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一人一牛的耕作技术出现在唐朝,不是清朝,所以A项错误。经济重心南移虽然是在南宋完成,但农业的耕作方式不能反映出某一地区是否是经济重心,所以B项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出现土地经营方式的变化,只是反映了耕作技术,耕作技术不可能反映出租佃关系,所以C项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列关于土地兼并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是土地兼并现象的根源?
②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政府的收入
③土地兼并的加剧使自耕农纷纷破产,两极分化激烈,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④历代统治者都严格禁止土地兼并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土地兼并。土地兼并源于土地的私有制,大量的土地兼并造成无业游民的出现,社会因此动荡,并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为此历代政府往往采取限制土地兼并的政策,但是并不是严格禁止,因此基本上历朝历代都存在土地兼并现象。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出现的最主要条件是
A.各国变法承认土地私有
B.牛耕逐步普及
C.铁制农具的出现和逐步普及
D.家庭观念加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农业耕作工具的改革和演进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以下农作物的国家?
[? ]
A.水稻、粟
B.玉米、水稻
C.水稻、红薯
D.粟、玉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