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明成祖时,有人主张对入贡互市的外商征税,明成祖答复:“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明成祖认为应该向外商征税?②明成祖目的是借外商引导国人投身海外贸易?③明成祖认为明朝的纲常文德重于经济利益?④朝贡贸易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说明当时明成祖在乎自己国家的体面而不是得利多少,所以选C。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明代以白银为缴纳赋税的主要形式,这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
A 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 推动了农产品的商业化
C 使白银成为市场上的主要货币
D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征收赋税由实物到货币,大大推动了农产品的商业化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清明上河图》在无声的倾诉中折射出了时代的光泽。“时代的光泽”是指
①商业兴盛 ②国家统一 ③城市发展 ④文化繁荣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开封某旅游景点表演的节目中,再现了宋代富商大贾“榜下捉婿”的风气,宋代这一风气主要反映了(?)
A.实行农工商皆本的政策
B.科举制的发展
C.士人的政治地位的提高
D.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计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二是如何看待农业和商业的关系?各自的理由是什么?(理由可引用原句)(4分)
(2)尽管封建社会推行抑商政策,但商业还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列举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两件史实。(4分)
(3)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2分)
参考答案:(1)材料一认为农业和商业是矛盾的,农业为本商业为末。理由是农业可“使天下各食其力”、商业“游食之民甚众”。 材料二认为农工商皆为本。理由是认为“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4分)
(2)史实:北宋出现世界最早纸币交子、出现早市、夜市等;明清出现晋商、徽商。(4分,其他符合题目要求的史实也可以给分)
(3)关系:在坚持农业为基础地位的同时,还应大力发展工商业;或只有坚持国民经济各部门综合平衡,按比例协调发展,才是国家富强之本。(2分,只要讲明农工商均衡发展就可给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