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商业是指专门从事商品交换活动的营利性事业。古往今来,商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古代史上唐、宋商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对比唐代长安城,北宋汴京在商业发展上有哪些不同(?)

①代都城商业活动打破了坊市限制,形成了街市
②取消了营业时间限制,出现了夜市
③出现了专门性的市场
④政府重视,设立了专门的地方进行商业贸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宋朝的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城市中市与坊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历代封建王朝奉行“重农抑商”政策,从图中不能看出政府对商业的重视,排除④,因此选择A。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向
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④重农抑商政策已经不再实施

[?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明清时期,工商业发展的表现有:
①私营工商业占据主导地位 ?②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③江南地区市镇群的出现?④对外贸易空前活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明清时期限制对外贸易,因此对外贸易不可能活跃。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从汉代开始,中国人就开通了从广东到印度去的航道。宋代以后,随着中国南方的进一步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从广州、泉州、杭州等地出发的海上航路日益发达,越走越远,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人们把这些海上贸易往来的各条航线,通称之为“海上丝绸之路”。从公元9世纪中叶开始,中国船舶开始取代波斯、大食、印度、昆仑等外国海舶,逐渐控制印度洋的海上霸权。面对北方好战民族的侵袭、围困,宋朝发展出中国航海史上的一个高峰。……
——雅虎知识堂
(1)据材料一,宋代我国“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动力是什么?此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原因?
材料二?随着宋瓷的光芒远播海外,外国人对宋瓷趋之若鹜。在国外,宋瓷的使用成为阶级和身份的象征,甚至还影响了他们的生活习俗。据记载,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中国陶瓷传入以前,多以植物叶子为食器。宋瓷输入后,他们改变了过去“掬而食之”的饮食习俗,用上了精美实用的瓷器作为食物器皿。如今在印尼国家博物馆,还依然摆放有许多产自宋代德化的“喇叭口”大瓷碗。
——新华网《“南海一号”:海上丝绸之路的荣光》
(2)据材料二分析,宋代对东南亚的贸易产生了哪些影响?由此,你得出了什么认识?
材料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由我国制造的商品通过漫长的海路运输被运抵欧洲。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些货物将有一条全新的途径抵达欧洲,途经云南连接起太平洋西海岸与大西洋东海岸的“第三亚欧大陆桥”铁路,将把这些货物目前的行程缩短3000公里左右。
——中国网2008年10月26日
(3)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与当今三条亚欧大陆桥有何联系?古代中西交通路线由陆路到海路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四? 2008年10月24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在北京召开的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在开幕式并发表了题《亚欧携手,合作共赢》的讲话。他指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造成严重冲击,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忧虑。面对这一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需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他强调,中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将继续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维护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稳定。
——新华网2008年10月24日
(4)据材料四分析,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在北京召开以及中国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5)如果就以上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确定一个合适的题目。
参考答案:(1)材料中:中国南方的进一步开发;经济重心的南移;北方政权的崛起阻碍了陆上丝绸之路。
此外还有:政治中心的南移;瓷器成为主要的外贸商品,需要稳而运载量大的承载工具;指南针用于航海和造船技术的提高,提供了物质、技术保障。
(2)影响:成为区分阶级和身份地位的标志;改变了当地的生活习俗,促进了当地的文明进步;传播了中华文明,密切了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友好交流。(6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认识:贸易的开展是促进文明进步的重要手段。
(3)联系:鹿特丹—连云港大陆桥与陆上丝绸之路所经地区基本重合;鹿特丹—深圳大陆桥与海上丝绸之路所影响的地区基本重合。
原因:中国古代经济政治中心的逐渐南移;奥斯曼土耳其的崛起阻断了中西商路。
(4)中国成为举足轻重的大国,在应对世界危机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中国倡行和谐理念,努力实现合作共赢。
(5)合作、交流推动发展;贸易交流推动世界的进步与合作;等等。
本题解析:本题以中国和南亚、欧洲的交流为主线,考查丝绸之路的古今变迁及其原因、贸易交流的影响、以及当今世界经济的特点和中国的国际地位等,设计角度新颖、问题落点独到。(1)、(2)第一层要认真阅读材料,根据设问角度找到相应的答案。第二层要结合所学知识从整体上全面把握,尤其是谈认识,要通过宋代与东南亚贸易的影响恰当的认识贸易在文明发展中的作用。(3)要注意与地理知识的融合,分析变化原因要从中西双方入手,主要是从中国经济中心的变化和东西方商路被阻断上分析。(4)要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的有效信息,从中国的角度认真思考。(5)属于开放性设问,要结合材料的内容,从整体上设计研究性命题。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政府对工商业管理的措施或规定,没有对商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的是
A.秦朝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西汉初年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
C.汉武帝推行盐铁官营制度
D.唐朝仍然实行商人人市籍的规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工商业发展的理解。A项秦朝统一度量衡和货币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没有对商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其它对商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选A。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