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7、18世纪,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所具有的普遍的本质特征是(? )
A.推翻了君主制度
B.彻底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C.向法制化国家过渡
D.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7、18世纪也就是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其本质特征也就是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全球化并非经济发展的“避风港”。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有
①经济危机的传染性空前增强②促使更多的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③全球范围的贫富差距扩大④发展中国家面临挑战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一战期间中国很多发展迅速的民族企业在一战结束后却迅速衰落了,这主要说明了(?)
A.民族工业投资总量较小,规模较小
B.战争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密切相关
C.民族工业应重点发展重工业
D.帝国主义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的侵略,在这一环境中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是战后,欧洲列强重新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民族工业发展缓慢下来。这说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是否顺利与帝国主义有决定性的关系。故选D。A项无法体现在一战期间发展较为迅速的原因;B项错误,并非战争与中国企业密切相关,而是国际环境相对宽松;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
点评:民族工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战后发展却摔落下来。这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无法独立的顺利的发展民族工业。与此相关的民族工业发展的其他时期的几个发展阶段以及每个阶段出现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从图中信息看,新中国建立后,旨在变革土地所有制的措施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人民公社运动并没有涉及到生产资料形式的变化,所以排除A项。B项的错误与A项相同。D项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时生产资料形式也没有改变,仍然是公有制,所以排除D项。C项是土地改革过程中个体农民加入合作社,把个体的小农经济改造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大量民族企业纷纷内迁,来不及内迁的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吞并……重庆成为国统区的工业中心。”这种局面出现在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B.北伐战争时期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从材料中“民族企业纷纷内迁,来不及内迁的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吞并”,可以判断这种局面出现在抗日战争时期。故选D。
点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甲午战争后初步发展;1912—1919年短暂春天;1927—1936年较快发展;抗日战争时期遭受沉重打击;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建国后被改造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