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古代中国农业社会发达,创造了先进的农业文明,但在近代与工业文明的交流碰撞中发生了变化。
材料一?“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
(1)在“稳定小农”的思想指导下,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又有什么样的表现?(6分)
材料二?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午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2)材料反映了怎样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6分)
材料三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象?(4分)“机器之利”显而易见,为什么“名卿巨公”还“以为非者亦半”,(4分)
材料四 下表是我国1956年国民经济^91考试网私经济成分的比较:
项目
|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
| 私有制经济所占比重
|
国民收入
| 92.9℅
| 7.1℅
|
工业总产值
| 98℅
| 2℅
|
商品零售额
| 95.8℅
| 4.2℅
|
(4)材料四反映在当时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主体地位的是什么性质的经济?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4分)
(5)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史实,说明中国是如何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6分)
2、判断题 河北大冶铜绿山战国铜矿遗址出土的采掘工具共14件,其中铁制工具13件(即铁斧4件,铁锤2件,六角形铁锄2件,钁1件,铁钻3件,铁耙1件),另一件是木槌。这说明当时
A.青铜时代已经结束
B.牛耕得到较快推广
C.农业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D.铁器的使用更加普遍
3、判断题 北京中山公园有一座社稷坛,它是祭祀社、稷神祗的祭坛,其中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古时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社稷坛的修建突出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
[? ]
A.封建迷信
B.抑制商业
C.以民为本
D.以农立国
4、判断题 曹魏时马钧改进的翻车是用于?
[? ]
A、交通运输
B、耕地播种
C、鼓风冶炼
D、农业灌溉
5、判断题 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材料最能表明元朝
A.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
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C.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