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
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二?国必有学而始立,学必以粹为有用。国不学则不国,学非粹则非学。非学不国,其将何以自存矣! ——邓实:《国粹学》(1902年)
材料三?十五世纪为欧洲古学复兴之世,而二十世纪为亚洲古学复兴之世。夫周秦诸子,则犹之?希腊七贤也。土耳其毁灭罗马图籍,犹之嬴秦氏之焚书也。旧宗教之束缚,贵族封建之压制,犹之汉武之罢黜百家也。呜呼!西学入华,宿儒瞠目,而考其实际,多与诸子相符。于是而周秦学派遂兴,吹秦灰之已死,扬祖国之耿光。亚洲古学复兴,非其时邪??
——邓实:《古学复兴论》(1905年)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作者提出培植 “新青年”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照抄原文不给分)(6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思想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2分)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邓实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异同。(6分)
参考答案:
(1)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有名无实),使他们意识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通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育新的国民,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6分)
(2)“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务实的、开放的、富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8分)
(3)梁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之间的重要关联。陈独秀继承发展了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将目标具体锁定在“新青年”上,更符合实际。(6分)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即可概括出概括陈独秀提出培植 “新青年”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即可概括出“新青年”“新”的表现。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即可说明上述思想的背景。
(3)根据材料“国必有学而始立...非学不国,其将何以自存矣...西学入华,宿儒瞠目,而考其实际,多与诸子相符。于是而周秦学派遂兴,吹秦灰之已死,扬祖国之耿光... ”,即可说明邓实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异同。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无论有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者,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此材料反映的办学思想?(?)
A.出自北大校长陈独秀的主张
B.助长了高等学府自由散漫的风气
C.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青年
D.促使新文化运动兴起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西学东渐”过程中出现的下列思潮,在中国产生较大影响的先后顺序是
?①民主与科学 ②君主立宪 ③马克思主义
[?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其主要含义是指它
[? ]
A.反对尊孔复古?
B.向西方学习
C.继续反封建?
D.主张民主共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孙中山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他于20世纪20年代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含义是
①反对帝国主义②“耕者有其田”③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④“节制资本”
[?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