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1905年《民报》创刊号刊登了黄帝像(见下图)。其主要目的是

A.提倡民主自由
B.宣传排满革命
C.倡导个人崇拜
D.反对帝国主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民报》1905年11月26日创刊于东京,孙中山在为《民报》撰写的发刊词中,第一次将同盟会的主张概括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于是“三民主义”就成了《民报》宣传的主要内容。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表明了排满思想。故选B。ACD三项在图片所说的民族主义内涵中无法体现。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印章本身是政治权力的象征,但同时也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下图所示的印章见证的历史是

A.北伐战争
B.国共十年对峙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在“国共十年对峙 ”时期,在江西瑞金建立的一个红色政权,也是毛主席第一次当主席。所以本题答案是B.国共十年对峙。本题关键在于要知道“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在“国共十年对峙 ”时期,在江西瑞金建立的一个红色政权”。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全面抗战爆发前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有史学家稳妥其为“东方的敦克尔克大撤退”,这种“大撤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资源的阴谋
B.为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
C.为迁都重庆奠定了物质基础
D.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抗战全面爆发前“大撤退”的意义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A和D显然不对,而C也不符合时间,只有B符合当时的情况。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 ]
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丘逢甲的诗《往事》: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这首诗写于哪件事发生后??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二十一条”签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