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借地,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 ]
A.继续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B.在民族主义问题上有了新的认识
C.在反帝问题上仍模糊不清
D.对帝国主义尚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绝不认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该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A.宋明理学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维新变法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材料“绝不认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等信息可以看出这是强调的平等观念,反对等级秩序,体现的是西方的近代启蒙思想。故选D。AB项错误,强调封建等级秩序;C项虽然传播了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但是并未宣传西方的西方自由平等等进步思想。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考查的比较隐含,不容易做。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特点。新文化运动是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里的继续。在运动中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反对传统道德。但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偏激看法。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说:“孔子之说,亘古常新……如布帛菽粟不可离。”其根本目的在于(?)
A.压制民主科学思想?
B.恢复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C.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D.为复辟帝制作舆论准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列现象与新文化运动中“赛先生”的主张基本一致的是
[? ]
A.小学生不读不写不学旧体诗
B.中学生散发反对复辟的传单
C.进步青年传阅《庶民的胜利》
D.大学生爱听严复宣传进化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对材料解读最恰当的是
A.协约国的胜利是对军国主义的胜利
B.一战影响下中国人学习的方向发生变化
C.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引起中国人民的不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题干反映了一战后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视角的变化。“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实际上指出了当时人们对西方制度的失望,“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说明了当时思想界出现了要求进行彻底的社会革命的呼声。而导致这些变化的根源在于“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即一战的影响。故选B。A项说法明显和材料相反,材料明确提出“军国主义别打破”;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到西方文明的问题;D项错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材料中也未体现。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西学东渐的发展演变历程。在近代,随着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加深,中国人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探索,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主张维新改良;陈独秀则主张共和,反对儒家伦理道德。但是在一战之后,人们对西方的制度、思想等重新进行了反思。社会上出现了进行革命、进行分本社会变革的声音。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