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新航路开辟以后,自16世纪30年代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倍至2倍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世界各地的商品大量流入欧洲
B.欧洲地中海商业中心衰落
C.大量的黄金白银涌入欧洲市场
D.欧洲封建主势力逐渐衰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等国踏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它们从殖民地掠夺大量的黄金、白银运回欧洲,使得欧洲市场上流通的金属货币倍增,引起所谓的“价格革命”,欧洲各国的物价普遍上涨。故选C。
点评: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有: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被称为地理大发现,证明地圆说的正确性;结束了世界彼此孤立的状态,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导致欧洲社会的重大变革: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西欧封建制度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贵族每天用酗酒赌博来消磨时光,结果负债累累,加剧了官场的腐败。一个年薪100磅的下院书记官一年可以受贿5000磅。新兴的工厂主阶层一心只想如何发财,多多赚钱,有了钱就在自卑驱使下拼命讲排场”。该材料反映了
A.工业革命引发道德危机
B.价格革命引发道德危机
C.工业革命引发阶级关系的变动
D.价格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4分)从“欧洲中心史观”到“全球史观”,使世界历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进入了一个新的起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19世纪中期的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说:“现在世界各国,即使处于野蛮状态或是还处于半开化地位,如果想使本国文明进步,就必须以欧洲文明为目标,确定它为一切议论的标准。而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事物的利害得失。”
材料二?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一部具有世界眼光,记叙当时中华民族所处的那个世界的历史。在《史记》中,司马迁记述了朝鲜、越南、印度以及中亚各国的历史。
史学界认为,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前425年)是第一个具有“世界眼光”的史学家,所著《历史》是西方最早的一部“世界史”。……他笔下的世界,除希腊本土外,还包括西亚、北非、黑海沿岸、地中海沿岸、意大利等许多地方。──张广勇《全球通史·史论》
材料三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量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
材料四?美国语言学大师杭士基分析,随着区域经济的全球化,局域中心位置的国家日益流氓化,它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制与剥削,几乎是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之。……随着全球化,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贫富不均的问题。
(1)福泽谕吉提出了怎样的历史观?我们应该如何评判这一观点?(4分)
(2)据材料二,指出古代世界文明所呈现出的特点,并结合古代中国、希腊和罗马的政治文明印证这一特点。(4分)
(3)据材料三,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对经济扩张的方式有何不同。(2分)
(4)据材料四,概括“全球化”引发的问题。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付?(4分)
参考答案:
(1)观点:欧洲史观或“欧洲中心论”(1分)
评判:观点片面(1分),作者夸大了欧洲文明的作用。欧洲文明的确为人类文明作出了杰出贡献,但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也对人民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2分)
(2)特点:古代世界文明显现出明显的地域特色。(1分)
史实:①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②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③罗马的法律制度都各具特色。(3分)
(3)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列强以商品输出为主要方式(1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以资本输出为主要方式,出现国家垄断同盟。(1分)
(4)问题: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贫富差距扩大。(2分)
应付:①大力发展,积极应对;②因势利导,趋利避害;③积极倡导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本题解析:第(1)问,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归纳信息的能力,历史观的归纳可以结合“必须以欧洲文明为目标,确定它为一切议论的标准”得出欧洲史观或“欧洲中心论”;评判这一观点注意采用辩证法分析归纳即可。第(2)问,解答本问首先需要归纳古代世界文明呈现出了多样性的特点,即古代世界文明显现出明显的地域特色,可以用古代中国的君主专制、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古代罗马“法治”来论证着一特点。滴(3)问,考查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解题时依据材料“(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量的需要”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来分析归纳方式的不同即可。第(4)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已学关于全球化引发的问题分析归纳即可,而应对措施结合教材知识分析归纳,如大力发展,积极应对;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倡导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等。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的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强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中的“重要分水岭”的含义是什么?(1分)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概括17~19世纪英国成为世界大国的原因。(2分)
参考答案:含义:新航路开辟,人类从此由分散独立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1分)
原因: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经济上,最早完成工业革命。(2分)
本题解析:第一问:阅读材料,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即“公元1500年前后”、“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分析,得出正确的答案。
第二问:掌握英国崛起为大国的原因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汽车如今已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当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和戴姆勒二人分别独立制成最早的汽车时,可以借助的机械和技术包括
①刨床、磨床等车床?②内燃机?③计算机?④石油化工技术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车床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可以借助,①正确。②内燃机④石油化工技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也可借助。③计算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出现在1946年,当时还没发明,无法借助。C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