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7分)改革不可避免会遇到各样的问题,但改革仍不失为推动历史不断前进的动力之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仁宗(1049—1053)年间,各级官员达到两万多人,比三十多年前的真宗景德年间增加了一倍;仁宗后期,“募天下骁雄横滑以为兵,几至百万。?比北宋
建国之初增加了五倍。在仁宗1050年前后-…--当时“养兵之费,在天下十居七八。”
——摘自历史风云网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北宋面临的突出社会问题是什么?(2分)
材料二?(王安石)于是上万言书,以为:“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
——《宋史/卷 三百二十七》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为解决财政危机,王安石在“治财有道”的过程中采取了哪些与富商夺利益的措施?(3分)
材料三?《宋史‘司马光传》中有这么一段关于王安石与司马光之问在1068年底前后的争论:
(王)安石曰:“……且国用不足,非当世急务,所以不足者,以来得善理财故也。
光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尔。”
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光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
(3)根据材料三概括王安石与司马光论战的观点。(4分)
材料四?以下是一组关于王安石变法成效的不同说法
说法l?“歌元丰,十日、五日一雨风。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吴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老翁堑水西南流,杨柳中问栈小舟。乘兴欹眠过白下,逢人欢笑得无愁。”
——王安石《后元丰行》
说法2?(南宋)朱熹尝论安石“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肆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
,而祸乱之极矣。”
——《宋?卷三百二十七/列传第八十六》
(4)以上两种说法在评价王安石变法上都存在一个什么问题?(2分)结合材料四谈谈你对王安石的正确认识。(4分)据此你认为评价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应该持有怎样的正确的态度?(2分)
2、判断题 熙宁四年(1091年),枢密使文彦博对宋神宗说:“祖宗法制俱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神宗说:“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于百姓何所不便?”文彦博回答:“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这段君臣对话说明北宋中期社会改革难以成功的原因之一是
A.皇权受制于士大夫
B.士大夫反对任何变革
C.改革损害官僚集团利益
D.改革未能兼顾国家与百姓
3、判断题 《宋史·王安石传》:“……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色好,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材料所涉及王安石变法法令的作用是
[? ]
A.减轻农民负担?
B.阻止了土地兼并?
C.提高军队战斗力?
D.增加政府财政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题12分)
材料一 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此虏愈强,且增岁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繁,率敛日重。官吏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尝省察。百姓无告,朝廷不与为主,不使叛而为寇,复何为哉? ?——人教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变法的背景(3分)
材料二?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均矣。?
—— 王安石《论五事札子》
材料三?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2)根据材料二、三,评价王安石的免役法。(5分)
材料四?引用小人自安石始……盖安石之法犹出于所学,章子厚(惇)之法将托安石以报私怨耳,至蔡京则又托绍述以奉人主(徽宗)之侈心耳,愈变愈下,所以致中原之祸也。
——(南宋)吕中《宋大事记讲义》卷一
材料五?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唯公庶足以当之矣……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诟,易世而未之湔者,在泰西则有克林威尔,而在吾国则荆公(注:王安石)。
—— 梁启超《王安石传》
(3)材料四、五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有何不同?梁启超为何这样评价王安石变法?(4分)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王安石)向皇帝保证任用熟于“理财”的人就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司马光……认为,“理财”非古代的政府所为。政府应该确保它的政策不会妨碍人民使自己富裕起来。税收只是为了让政府能维持秩序。青苗钱破坏了富人必要的社会职能。
――(美)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
材料二王安石变法……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管理国家财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邓克垚《世界文明史》
(1)在材料一中司马光与王安石围绕什么问题而进行了激烈争论?结合我们所学知识,
分析这一争论的实质,并指出变法触动了哪部分群体的既得利益。(6分)
(2)王安石变法的哪些措施中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6分)王安石变法重视商品货币作用的原因有哪些?(4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