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老舍的话剧《茶馆》中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资,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创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创办的企业最为红火,其原因不包括:
[? ]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政府颁布发展实业的法令
C、时处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实业救国”思潮以及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有学者 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主要表现在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标志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起步
C.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主要考查有效解读与获取历史信息,调动与运用所学历史知识的能力。“同治光绪年的改革”是指洋务运动,其学习西方仅停留在“器物”层面上,主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不涉及政治制度与民主思想层面,故A、D两项错;其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中国的传播,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但不是民族工业产生的标志,仅是其背景而已,故B项错。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冗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上述言论(?)
A.认为洋务运动无法实现自强目的
B.表明洋务运动具有客观进步性
C.全面分析了洋务运动的必然性
D.体现了变革封建制度的j幔巨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歌曲能反映和记录一个时代的历史,也可以见证时代的变迁。

材料二
材料三?浙江衢州人朱惠诚,在家乡种了10余年的地,最近他来到江苏张家港市塘桥镇,尽管干的依然是他熟悉的农活,但他每月却能领到固定工资。在张家港,像朱惠诚这样的“农业工人”已有2万余名。
全国总工会的一份调查表明,目前,仅跨地区流动的农民工就有l亿多人,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工人队伍构成发生历史性变化,农民工已成产业工人的主体。
多年来,随着农民工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务工者条件得到改善,生活也越来越好,有的还利用打工时学到的技术,回乡创业,当了老板。
回答:
(1)材料一《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的希望源于什么?《春天的故事》中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有何影响?(6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的重大成就。(3分)
(3)改革开放30年中国农民的角色定位出现了历史性变化,依据材料三概括其变化。(3分)
(4)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与国家经济与发展改革委员会共同筹建了一个关于改革开放的论坛,各界反响热烈。请为论坛设计一条宣传性标语(字数不得超过20字)。(2分)
参考答案:(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村带来了希望。(2分)邓小平南方谈话;(2分)极大地解放人们的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2分)
(2)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改善;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3分)
(3)从传统农民到农业工人;从传统农民到产业工人。从传统农民到农民企业家。(3分)
(4)只要符合活动主题即可。如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开创中国建设新局面;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永恒动力等等。(2分)
本题解析:回答第一问必须紧扣歌曲时间“1979年”和“1992年”,分别联系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已召开和邓小平南方谈话组织答案文字。第二问剖析三段材料文字中的关键信息提炼出国家实力、人民生活和思想观念三方面的变化成就。第三问也强调分析材料找出解题线索,第四问比较灵活,组织答案应紧扣改革开放这一关键信息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54年,同仁堂实行公私合营后,工人们干劲十足。他们的感受是:“以前再怎么样也是给东家干活儿,公私合营后,我们就是给自己干活儿了。”这是因为公私合营
[?]?
A.变私有制为公有制?
B.排除资本家的管理
C.提高了生产效率?
D.变资本家所有为工人所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